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解析教案.doc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解析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解析教案

儒、释、道三家,势为鼎足而又相互渗透,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而附着于这种文化结构之上的基本文化精神的界定也就成为了中国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论题。

一、天人合一

1、何谓“天”?

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在传统的文献当中,这些概念的界限未必清楚

最早提出“天”的这个概念的人是孔子。

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就是所谓自然之天。

他又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这就是所谓天命之天

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合起来,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孔子的心目之中,天是一个有着道德倾向并与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天。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中“天”的含义是合自然之天与天命之天而言的。

人与自然之天“合一”的中心就是顺应自然,不过,这里所谓“自然”的含义,并非是指“自然界”,而是指自然界的本然法则与状态。

正如张岱年指出的;“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点有复杂的涵义,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张岱年《文化与哲学》)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道家思想中强调因物性、顺自然。

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第64章)

庄子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总之,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庄子?山木》)天人本是就合一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也得到了相当的强调和丰富。

《中庸》首句讲‘天命之谓性’,人性的根源在于天。

《周易》讲‘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并非现代汉语中所理解的‘道德’,而是广义的‘德性’,或曰精神价值。”

孟子认为天人同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正式提出“天人合一”明确概念的是北宋儒者张载,他继承并发扬了孟子,荀子等学者的思路,提倡天人同气,万物一体。

佛教观点:

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因沉迷于世俗的欲望而不能自觉,一旦人觉悟到这些欲望都不是真实的,那么,其真如本性就会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

“佛”就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佛与众生,原无差别,迷即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

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儒释道诸家作为不同的思想派别对“天人合一”的认知和理解上存在在世的道德性与超世的超道德性的分歧,,所谓“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德清《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39)

如果我们超越三教的立场背景,则可以说,三者所强调和突出的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那种普遍性、自觉性、超越性、和永恒性,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人合一”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最醇美的生活理想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自强不息

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强不息”的思想,是在《易》经之中。

《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从天道说明人道,人道效法天道的角度提出来,认为天的运行刚健永不衰竭,因此,君子应该以天为法,奋发有为,积极进取。

“天行健”的“健”的特点,是天道所固有的自然本性。“自强不息”的特点,则并非是君子的本然之性,而是君子从天道所得到的启迪,并且只有经过长期的艰难修养之后,才能得到人道。

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如下:

1.自强不息,必须是自觉进行的

孔子非常推崇“仁”德,并明确主张修养仁德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否极泰来

自强不息的第二层意思体现的是人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否极泰来”就是说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58章),就指出了事物朝相反方面转化的现象。

《易·系辞下传》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极点、尽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变,变了才能通,才能久。通过变革,原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易·系辞下传》: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3、自强不息的第三层意思就是应该主动把

文档评论(0)

131****34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