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概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二宋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宋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3.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出现()

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

4.[2023·福州市一模]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

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

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

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

5.[2023·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6.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7.《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8.(2023·广东名校联盟联考)宋朝之前,棉花种植主要在边疆地区。北宋建立后,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植移。在福建、广东一带盛行;南宋时,植棉区已经逐渐推广到了长江和淮河流域,并且棉纺织业逐渐兴盛。这一变化()

A.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B.有利于缓和植棉区的人地矛盾

C.加速了城市市坊制度的崩溃

D.得益于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9.(2023·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

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

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

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10.《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氾胜之书》倡导“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作物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A.精选良种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兴修水利

1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12.(2023·四省名校大联考)史载,330年,晋成帝开始度田收税,规定每亩税米三升。哀帝继位之后减少田租,每亩税米二升。太元年间,鉴于“咸康初年计算税米,五十多万斛收不上来”的情况,规定按人丁收税米。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赋役沉重导致农民抗交

B.按丁收税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C.大官僚大地主势力强大

D.税制变化加重了地主的负担

二、综合题

13.[2023·福建漳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就明确论述:“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