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①遽悼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至使天子自为手诏以逊谢,又使吕学士再三谕意,然后乃出视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李正言言青苗钱不便,诘责使之分析。吕司封传语祥符知县未散青苗钱,劾奏,乞行取勘。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近蒙圣思过听,欲使之副贰枢府。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趋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赦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忠,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不宣。光惶恐再拜。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减)

【注】①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材料二: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王安石接到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后,回复了此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视事A诚是也B然当速改C前令之D非者E以慰F安士民G报天子之盛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用来……的,与“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的“所以”词义不同。

B.谢,文中指道歉,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的“谢”词义相同。

C.过听,本指错误地听取,文中是对皇上赏识自己的自谦,似于“承蒙错爱”的“错爱”。

D.“何忧之有?”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的句式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在信中提到,自己在奉旨批答中直言不讳地义责王安石,是希望王安石尽快出来治事并能立即废除新法,从而造福天下。

B.王安石和司马光所持政治理念虽然截然不同,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相同的,这也是司马光在信中提到的“和而不同”的内涵。

C.司马光用国武子喜欢直言不讳地去揭露别人的过失,最终不得好死的事例,表明自己与国武子相似,即使不得善终也要向王安石进言。

D.王安石在回信的第二段中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立足点,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的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

(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14.王安石在推行青苗法时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指责,他是如何应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