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广东省部分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材料二: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诈虞,视秦无异也。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凡民之秀杰者A多以客养之B不失职也其力C耕以奉D上皆椎鲁E无能为者虽欲怨F叛而莫为之先G此其所以少H安而不即亡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尽,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王以为孰胜?”的“胜”意思不相同。

B.类,大都,与《促织》中“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的“类”意思不相同。

C.克,能够,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不相同。

D.遂,成功,与《鸿门宴》中“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的“遂”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各种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士人被优待,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物,住着上等的馆舍,以致国家和人民难以承受。

B.在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与苏洵《六国论》一样灵活多样,以对比论证为主,兼顾引证法、类比论证、举例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有力而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C.李桢认为后世痛恨秦国,是因为秦国残暴的统治;同时,他也认为秦国之所以得天下,既有地利因素,也有天时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天命论思想。

D.句式上,材料二和苏洵《六国论》使用四言、五言、六言等多种句式,富于变换。修辞上,前者设问、反问,发人深省;后者对比、对偶,句式工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2)其溺于攻伐,习于诈虞,视秦无异也。

14.这两则材料和苏洵的《六国论》论述的对象都是六国的兴亡,但三者的观点各异,请简要概括。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论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人之不能抗天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犹惧其怯懦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