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docx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已经成为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人员的安全。尤其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内,更要提升抗震结构的设计水平,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基于此,下文将重点对现代建筑结构抗

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技术要点

科学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建筑物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所以,在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时,设计人员应从多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解析,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有用的经验,让抗震措施合理性得到切实提升,只有这样,当发生地震时,

才会有效避免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才能保障建筑业的稳健发展。

1抗震技术的原理

地震灾害的高强破坏力源于地球地壳中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可承载横波、纵波向周围传递扩散,促使地表建筑物遭受能量波的负面影响,随即衍生出剧烈震动,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完整性。在地震灾害下,因建筑物主体振幅与其阻力值具有联动关系,即在阻力值低的情况下,建筑物对地震能量的抵消能力将降低,其振幅将增长,则可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毁。对此,抗震技术的根本原理就是提高建筑物自体阻力,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其振幅可有效下降,

以此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害。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在抗震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从整体性角度实行综合分析与考量,综合思考建筑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结构布局,以此来完善设计内容,优化建筑结构抗震

性能,减少问题的产生。同时要注重前期试验,确定不同等级结构在地震灾害中

产生的变化特征,合理选择材料种类,增强结构抗震性。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力传导性特点,避免应力集中在某一点致使局部破损,影响建筑结构质量,威胁建筑安全性。抗震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子结构种类较多,若想增强抗震效

果,需要开展构件及细节的优化与处理,提高建筑安全等级。

2.2结构规则原则

结构规则原则要求在在设计过程中增大建筑结构刚度,利用刚度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风险系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大部分设计人员都忽略了建筑结构刚度的重要性,这使得建筑在外界压力增加或地震波作用下,出现位移、破损等问题,破坏了结构的稳定性。为此,设计中就需做好结构刚度的科学把控,尤其要合理计算抗侧移刚度,并利用专业软件加强计算的准

确性,增大结构承载力,继而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

2.3刚度与抗震能力相适应原则

刚度与抗震能力的协调处理可以保证建筑在地震灾害下,通过两个力的相互抵消减轻地震波带来的干扰和破坏,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中,设计人

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刚度和抗震能力间的关系,注重力学参数的准确计算,

利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力,对地震波加以分散,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结构带来的影响。现阶段,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多,高度的增加,对抗震结构设计要求有所提高,在抗震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高度、结构特征,注重承力分析和研究,确

定承载能力,科学选择连接构件,从而优化结构刚度和抗震性能。

3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

3.1做好地质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

在工程选址时,除了注重地震烈度,必须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详细了解影响场地抗震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岩体的结构、力学特性、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地质勘察是分阶段进行的,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勘察要求,严格把控工作质量,保证勘察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奠定良

好的基础。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制订地基处理方案,尤其要注意松散

软弱土层、风化破碎岩层、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岩溶、土洞等特殊地质,着重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不良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根据地质条件和地基处理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在地基处理困难或者不经济时,通常可以采

用桩基础,能够跨越一定范围的不良地质,从而为上部建筑提供有力支撑[3]。

3.2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根据建筑承重结构材料划分,适用于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后两者由于钢材的优越性能,具有抗震性能好、变形能力强的优点。根据承重体系划分,适用于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其中,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但侧向刚度较小,容易产生非结构性构件损坏;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但平面布置不够灵活;框剪结构集合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而筒体结构是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较高的建筑。在抗震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多道防线,提高建筑

文档评论(0)

138****59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