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其意义.pdf

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其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内容提要:期待可能性问题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研究中独具特色,地位特殊,近年來,虽然逐渐

为我国刑法理论所接受,IL研究者日增,但众说纷纭,未能就此问题达成一致结论。期待可能性问

题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对于对行为人正确地进行刑事归责、进一步科学地完善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具

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期待可能性问题的中国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认定标准意义一、期待可能性概述

期待可能性,作为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的简称,有时也被称为期待不可能性,是指对丁-某一

定行为,欲认定其刑事责任,必须对该行为人期待其不为该犯罪行为而为适法行为的情形①,期待

可能性的性质是与其在犯罪论中的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大陆法系理论界关于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

中的地位的有不同的认识,有故意、过失的构成要素说;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

要素说;阻却责任事由说;可罚的阻却、减少责任说等。

二、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一)引入期待可能性之必要

目前,期待可能性理论己经被我国刑法理论界广泛接受,关丁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案例

探讨也相当丰富。我国刑事立法中虽然还没有关丁期待可能性的明文规定,但体现期待可能性思

想的条文却是有的,比如说刑法第16条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一些学者认为是对期待可能性的承

认②。笔者认为,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现,虽然刑法中还没有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规定,但现代

人权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勃兴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已经要求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确立期待可能性,“人类

有求生存图安逸,逃避刑事贵任的口然本能,任何人在口己的生命有危

险时均有不择手段口救的能力。因为任何法律都不能约束一个人放弃口我保全”③,法律应充

分考虑人性之脆弱,这一点已经成为现代立法与司法理念基本原则之一,而11我国现有的犯罪论

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入期待可能性对固有的定罪模式进行补充修正,比如说我国刑法

中第16条意外事件不是犯罪的规定,第21条第一款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第20条第二

款防卫过当和第21条第二款避险过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第28条胁从犯从轻或免除处罚的规

定等,以及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比如说未成年人之间由于早恋等原因而口愿

发生性关系的可以不以强奸罪论处、盗窃口家或直系亲属家的财物的应与一般的盗窃罪区别对待

等,还有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情况入执行命令行为阻却犯罪性问题、不作为犯无作为义务阻却责任问

题等,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通说來看,是无法找到合理解释的。我国刑法理论以主客观相统一的犯

罪构成理论为中心而构建,认为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

据,但上述的这些情况,都是在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的,那么如果耍解释上述行为区别处罚的理由

就只能求助丁犯罪槪念,即由丁这些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社会危害性减弱,所以要特殊对

待。

但这样一來,在定罪过程就出现了犯罪构成标准和社会危書性标准共存的二元标准,这与行为

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的传统理论是相矛盾的。矛盾还是其次,如果根据

犯罪概念能够很好的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也不能说不可以,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犯罪概念缺乏实践的

可操作性,往往成为司法权滥用的工具,不符合现代规范刑法的耍求。而上述这些情况,如果引入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可以得到合理解决和解释的,因为客观的社会危害具有可衡量性,一般不

会在司法操作中出现什么问题。

(二)期待可能性的应有地位。

首先,期待可能性本身的性质决定其既是法律规范与行为人所处的特殊情境与其当时的心理状

态之间的一种关系,乂是从规范的角度对该特殊情境和心理状态所作的一种评价,既包括对外部环

境的规范评价,乂包括对行为人心理的规范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决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够罪以及是

否应区别处罚的判断标准。

其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与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有较大区别。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是

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构成的立体阶梯式的犯罪模式,具有入罪和入罪双重功能,IL

实施构成要件行为的主观心态与主观责任的规范评价是分开的,一般不会造成行为人心理态度与主

观规范评价之间的混淆,故期待可能性可以放在有责性中來处理,如果行为人不具备期待可能性,

就可以阻却责任,但其行为仍然具有违法性,不过现在也有理论认为期待可能性可以放在违法性中

來考虑,如果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就应当阻

文档评论(0)

秋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