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地名源流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密地名源流考

摘要:高密境域,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后历为东夷族居之地。殷商属

夷维方国地,春秋为莱夷维邑地。战国高密之名,与东夷“高禖”习俗活动密切

相关。战国末,高密已置县。秦置高密县。东汉后,县名不改,归属随政区调整

而改,终属维坊市。

关键词:维邑;高密;夷安;地名源流

高密境域,距今10000年以前,考古发现今山东东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距

今七八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一带定居的部落统称为东夷族。今高密境域,

已发觉数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00年前,境内就有人聚居。[1]春秋为莱

夷维邑,战国已有高密之名。

高密得名后,作为县级政区地名,仅在王莽新政时(公元9年)改为章牟。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又复称高密县。至此后,县名不改,县治3迁,

境域数折,[2]归属随政区调整而更属,终属维坊市。现就高密境域地名源流,

作初步考释。

夷维,古邑地名,今高密县治。春秋初中期以前称夷维,属莱国。

夷,字出甲骨文,字形像人蹲踞之形,与人字有别,用作方国名,[3]当是

东夷之简称。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名,殷商时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后泛指东

方各族,亦指古国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

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东方曰夷。”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由此推知,春秋时“九夷”之域,当以齐国

之地为主体(亦即今山东半岛之域)。《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

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这并非具指,古

“九”为多数之意。

维,系物的大绳索。《论衡·谈天》:“[共工]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

地维绝。”《诗·小雅·白驹》:“系之维之,以永今朝。”皆释为此义。此维

当与《仪礼·大射礼》中的“大射之仪”有关,或曰“大射”时诸侯之车盖,或

曰诸侯系马之绳索。《公羊传·昭公二十四年》:“且夫牛马维娄。注:系马曰

维,系牛曰娄。”后世多引申为维系、连结、纲要、纲纪之多义。《史记·管晏

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4][正义]:“晏氏《齐记》云齐

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

由此可知,夷维邑,春秋初中期已属莱国。春秋末齐灭莱国,夷维邑属齐。不过,

按《后汉书·东夷传》所称“九夷”之语序,“夷维”地名可能为“维夷”之称。

高密。古邑名,亦作人名、地名。最早见于“高密造戈”战国铭文(见罗振

玉《三代吉金文存》)。《史记·夏本纪》[索隐]引《世本》(系本)“鲧取

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这表战国时“高密”原系禹的名字。《吴越

春秋》亦称禹为高密。西晋《帝王世纪》,梁《金楼子》皆认为:帝禹,字高密。

显然,以上诸说认为:高密为大禹人名。

《史记·乐毅传》:“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

高密。”后世学者及方志常认为:“高密”是大禹人名,也为大禹的封国。唐代

司马贞《史记索隐》中引宋衷语曰:“高密,禹所封国。”(宋衷为东汉末学

者)。南宋《路史》注:“密,今密之高密,禹之初封。”《路史·卷二十二》:

“禹锡玄全,告厥成功……。封之高密,以处于擽,是为有夏,曰夏伯。”

《‘高密’地名由来》一文,详细梳理了高密作为禹名、封国名、地名的由来。

其结论是“夏初即有‘高密’一词,战国时期始有‘高密’地名。”并在此文中

强调“高密与大禹从逻辑上应有关联”。[5]以上诸说皆值得商榷。

其一,大禹并非虚构人物,无论从先秦文献及出土文物,皆可证大禹的存在。

我在《杭州地名源流考》《绍兴地名源流考》中,尤其是后文中作了较多考述。

[6]然而,大禹出生地及活动区域,有“夏墟”“大夏”“骰”“帝丘”“东夏”

诸说,以上皆见载于《左传》;有“伊、洛”说,“崇山、有崇”说,以上见载

于《国语·周语上》;有“斟寻、斟灌”说,此说为《古本竹书纪年》所载;有

今四川说,《孟子》《史记》《吴越春秋》《水经注》《禹本纪》,皆认为“禹

兴于西羌”。

不过,今学界从古文献梳理及考古文物角度考证,多认为禹兴于今山西。王

玉哲《中华远古史》考证认为:禹都当在今山西境内,似无可疑。大概夏代初期

在山西南部(汾河流域),后来向南向东发展到今河南省西部、中部伊、洛、嵩

高一带,东可达豫、鲁、冀三省交界的地方,西到渭水下游。[7]这是理据充分

的说法。甚至不排除大禹到达江苏、浙江一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