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一些学习之道和修身之道,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外古
诗词诵读》,去欣赏古诗中的风景,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情。
二、教学新课
★峨眉山月歌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
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
道难》等。
2.背景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
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
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任务二:初读诗文、练习朗诵
1.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2.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①读音准确②停连恰当③富有节奏④读出情感
任务三:译读诗文、粗知诗意
(师生共同完成译读诗文)课件展示:
译文:峨眉山顶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向三峡
驶去,很想念你却很难相见,恋恋不舍地到渝州去。
任务四:诗词品读、深入探究
1.品读全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一、二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描绘了月映青衣江的美景,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入”和“流”
两个动词表明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陪伴诗人远行。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
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
语短情长。
2.深入探究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描绘了一幅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
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的美丽画面。
(2)“入”“流”两个动词,写出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预设:“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
(3)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预设:同意。“月”这一艺术形象贯串全诗,其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
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5)《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预设: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教社俄罗斯概况(第2版)课件unit4.docx VIP
- 物理化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素婷 主编 邬宪伟 主审 第二章 溶液4-稀溶液依数性.ppt VIP
- 气瓶充装评审自查报告.pdf VIP
- 物理化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素婷 主编 邬宪伟 主审 第六章 电化学基础4-原电池电动式计算.ppt VIP
- 个体美容院转让协议通用范本.pdf VIP
- 铁路基础设施检修装备维修技术要求 第3部分:功能恢复性维修.pdf VIP
- 物理化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素婷 主编 邬宪伟 主审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ppt VIP
- T_QGCML 137—2021_水性彩色路面技术规程.pdf VIP
- 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ppt VIP
- 苏x5数据包随文件一起拷贝3f格式安装文件ch3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