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3
科技扎下根 黄土变成金
——广西“三个千万亩”行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三个千万亩”——这是2009年广西开始出现的农业热门语。就在这一年,八桂大地大规模启动超级稻推广、秋冬种开发和间套种技术推广“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目标锁定“双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11年,时过三载,南疆红土地上,涌现一块块科技扎下“根”,黄土变成“金”的沃土。
自治区政府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团的13位院士,联名签署建议书,建议国家相关部委与自治区政府加大对间套种先进生产技术的扶持推进力度,通过“种一得二”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盛赞广西秋冬种,不仅保障了全国的菜篮子,还装满了农民的钱袋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广西论“稻”,认准超级稻在这片红土地“种三得四”,大有可为!
突破资源约束——
“一分田”上再造“半分田”
红土地上的甘蔗和木薯地里,内容很丰富,西甜瓜、黄豆、马铃薯等与蔗苗、木薯苗同生共长,叠加增收。间套种立体种植模式,让甘蔗地和木薯地在原来的基础上“捡来了”一季作物。
据自治区农业厅专家测算,种植甘蔗、木薯等常年生作物的土地采用间套种,利用率提升到140%,相当于一亩地可增加四分地的作物。目前,广西1500多万亩的甘蔗地和365万多亩木薯地,近一半采用了间套种,每年至少增加300多万亩作物面积,相当于6个中等县份土地总面积。
广西人均耕地面积仅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人多地少是广西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间套种通过改进经济作物的传统耕作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立体叠加出更大的耕作空间。
从2009年起,自治区农业厅开始实施在全区新增间套种面积
1000万亩的5年计划。目前,广西“间套种”面积已累计推广1100多万亩,不仅甘蔗、木薯,果树、玉米,甚至林地下,都成了间套种的阵地。按亩添4分来推算,如今广西立体叠加出440多万亩的作物面积。
同时,“千万亩秋冬种产业开发行动计划”,通过集合“三避”、“三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将秋收后的三分之二冬闲田再度利用起来。据测算,广西冬闲田地资源充裕,可用于开发冬季种植的耕地约3050万亩。如此推算,“三个千万亩”5年计划全部实施后,广西的土地资源约束将进一步缓解,间套种和秋冬种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上再造“半分田”。
提高土地产出——
“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去年我区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全面增长的良好局面。自治区农业厅专家说,大力推广超级稻的功劳首当其冲。
2000年以前,广西超级稻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且品种单一。
2009年,自治区政府把超级稻示范推广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各级政府推广超级稻工作的绩效考评。自治区农业厅更是把千万亩超级稻推广作为“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之首来抓,集中力量不断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部、省、县三级联建示范片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与袁隆平、谢华安等农业院士专家团队联系,加大超级稻示范推广的科技支撑,使我区超级稻新品种推广和高产攻关实现新突破。
2011年,喜讯频传——
4月,三系杂交稻“特优582”诞生,有力推动了“超级稻+超级稻+冬菜(或马铃薯)”的“双超”栽培模式在广西实现。
8月,灌阳县继前年超级稻平均亩产超800公斤,创下“广西之最”后,再次以中稻超级稻实测平均亩产达851.35公斤,最高单产达869.6公斤的成绩,刷新纪录。
11月,港南、宁明、武鸣、陆川、浦北5个县区实施“两分地
养活一个人”项目的示范高产田,基本实现平均亩产超1700公斤的高产目标。
至年底,全区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1232万亩,平均单产每亩525公斤,亩增产60公斤,累计新增粮食12万多吨。
据自治区农业厅专家介绍,超级稻一般比普通杂交稻亩增产50公斤左右。随着超级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我区水稻单产扭转了长期徘徊的局面,近年实现四连增,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
在粮食单产不断创纪录的基础上,2011年3月,广西进一步挖掘耕地全年生产潜力的综合系统技术——以“双超模式”为主要种植模式的“二分地养活一个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二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攻关工程,即按国家粮食安全指标每人每年380公斤计算,两分地一年要生产380公斤粮食,也就是年亩产1900公斤,其中早稻亩产700公斤,晚稻亩产600公斤以上,冬种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相当于水稻600公斤)以上。
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态“四良”结合,当年10月,袁隆
平就接到了广西的汇报:平均早稻亩产679公斤,春收马铃薯亩产2852公斤(折原粮575公斤),只要晚稻亩产超过650公斤,广西的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