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斑潜蝇检疫操作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52/T1526—2020

南美斑潜蝇检疫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南美斑潜蝇(Lir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在

瓜果、蔬菜、花卉、烟草等寄主植物上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操作规程、资料保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南美斑潜蝇的检疫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虫道

南美斑潜蝇成虫产卵于叶肉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形成不规则弯曲、

条状的透明空斑。

4产地检疫

4.1申请

申请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要求,向当地植物检疫行政许可部门提出申请,并将申请录入全国农业植

物检疫系统。

4.2受理

植物检疫机构根据申请种植地点植物种植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予以受理。

4.3田间调查

4.3.1调查次数

共3次。在寄主植物苗期、成株期和收获期各调查一次。

4.3.2调查方法

4.3.2.1在全面踏查的基础,每种植物选1~2块地,五点取样法调查。检查植物的叶片、茎蔓和植株

下地表,如有虫道、幼虫、蛹或成虫,取样回实验室鉴定。南美斑潜蝇危害症状和各虫态识别特征见附

录A。

1

DB52/T1526—2020

4.3.2.2植物苗期选择1-2块地,五点取样,每点连续5株或5窝,每株(窝)各4~5片叶,总数不

少于50片叶。成株期和收获前随机取5点,每点连续5株(窝),每株(窝)调查5~10叶,总叶片

不少于100叶。

4.3.3调查结果

检疫品种为1个时,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的表C.1。超过1个品种的,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的表C.1

和表C.2。

4.4疫情处置

在田间调查中发现疫情的,生产者应按照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进行疫情处置。

4.5合格证签发

田间调查无疫情,或经疫情处置后复核合格,按照规定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

5调运检疫

5.1申请

申请单位或个人按照有关要求,向当地植物检疫行政许可部门提出申请,并将申请录入全国农业植

物检疫系统。

5.2受理

植物检疫机构根据申请信息予以受理。

5.3现场抽样调查

根据寄主植物种类、数量,可采取五点抽样或分层抽样方法。贵州省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种类见附

录B。现场抽样量按货物总数的0.2~5%抽样,抽样最低数不应少于5件,散装的按100千克为一件,不足

最低抽样数量的全查。现场抽样品种为1个时,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的表D.1。超过1个品种的,将调查

结果填入附录D的表D.1和表D.2。

5.4疫情处置

发现疫情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应在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疫情除害处理,经当地植物检疫

机构确认未携带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方能调运。

5.5证书签发

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或现场抽样调查合格后,按照规定签发《调运检疫证书》。

6资料保存

各项的原始记录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妥善保存期不低于3年。

2

DB52/T1526—2020

A

A

3

DB52/T1526—2020

B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南美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田间消长规律

A.1形态特征

A.1.1卵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