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说课设计.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山》说课设计

说教材

《登山》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化小学语文第八册

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

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紧急的近路。下山

时,为了熬炼意志,他照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

了列宁同志自觉熬炼意志的精神。

本文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这篇课文记述列

宁和巴果茨基一天内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因此在一

文章中含有两个起因、经过、结果,这点是不同于学

生常见的写事文章,须要渗透,为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做好铺垫。其次是:课文主要用巴果茨基和列宁的几

次对话,将两次登山有机地串成了一条线。第一次登

山通过人物的对话,突出了列宁主动选择走险路的过

程。其次次登山时那么通过人物的对话,不仅突出了

与第一次登山的不同之处,而且提示了中心思想。文

路清晰,层层深化,充分反映了列宁自觉熬炼意志的

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

学习列宁自觉熬炼意志的品质。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用不同

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实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一是依据这篇课文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来确定的。课文通过记述列宁两次走那条险路的经过,

赞扬列宁自找苦吃,自觉熬炼意志的精神。列宁的这

一精神从他确定走险路时就充分表达出来了,而决不

只是表此时此刻下山时。虽然第一次走险路有为了看

日出的缘由,但经过钻研教材,深化分析,联系全文

来看,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已经充分表达出这位革

命领袖的志气和魄力,说明白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

地熬炼意志。这是应当把握的基调。

教学目标二是依据单元重点训练工程确定的。“抓

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社八册教材中的阅读重点

训练工程之一。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中心思想,进展概括实力训练的课例。《登山》作为

这一训练工程的其次课,起着稳固、强化训练的作用。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充分

利用所学方法进展训练,对学生进展缔造性思维的训

练。

教学目标三是依据课后“思索·练习”5题制定的。

这篇课文人物对话较多,因此,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

朗读,对文中的重点段落进展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促

进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表达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是:

重点:同目标一、二。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出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

看日出,而是在熬炼意志。

课前准备:

师:投影片;有关列宁的材料。

生:阅读有关列宁同志的文章,了解时代背景。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明学习目标。

请学生读课题,启发学生结合登山对起因、经过、

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登山?怎样登山?登山的结果

如何?老师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了同学们提出的这些

问题,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抓住课文

的主要内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

题。列宁原委为什么登山呢?这是我们要探究的其次

个问题。

〔通过这样质疑,想到达三个目的:1.弄清了这

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抓主要内

容作了铺垫,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2.从学

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

发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爱好,有利于促主体

性开展。3.将写事文章的一般规律与具体课文相结合

来质疑,既幸免了学生随意性,起到了导疑的作用,

又能围绕重点,颇有味道。〕

二、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主动

熬炼意志的品质。这一过程可分三局部进展。

〔一〕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

的。

请学生带着问题〔质疑提出的〕读其次段,初步

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在沟通自学状况后,老师让学

生找到描写路险的句子,通过“路宽容一只脚,一边是

峭壁,一边是深渊。”和“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

峭壁,一边是深渊。”的比拟,再利用书上插图的直观

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条近路太窄太险。并假设假

如你面对这样的险路会怎么样呢?〔害怕、不走、

返回〕可列宁是怎么确定的呢?学生读书找出后启发

学生再次比拟:“我们走那条小路吧。”和“我们就走那

条小路吧!”在语气上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列宁选

择走这条险路的决心大,看法坚决。

〔二〕抓住“您能过去吗?”,体会列宁的英勇。

老师提出问题:当巴果茨基对列宁说:“您不能从

这儿过”时,列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带着问题

读11至15自然段。自学沟通后,启发学生思索:列

宁为什么反问巴果茨基呢?他的问话中含着什么意

文档评论(0)

132****28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