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综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综述

作者单位: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马红霞,章小雷);广东省湛江师

范学校(黄钢);广东医学院(王亚静)

通讯作者:马红霞

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为依据,对不同时期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情况

做一回顾,分别提出个体相关、环境相关、干预相关的心理弹性模型,力图为该

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心理弹性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心理;弹性;模型

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该领域致力于研

究逆境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适应和心理发展,是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延

伸。心理弹性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Wenner及其同事对夏威夷Kauai岛一

个社区的200名高危儿童的纵向研究[1],经过30多年的追踪研究,尽管长期

经历各种危险因素,仍有72名儿童发展良好。自此,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由理

论走向实践。其发展共经历了从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的发现到心理弹性的过

程研究,再到心理弹性的实验研究,逐步形成其丰富的发展史[2,3]。在其发

展历程中,较为突出的研究为心理弹性的模型建构研究,该研究为弹性的干预提

供了理论依据,其发展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心理弹性模型研

究强调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与发展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个阶段的心理

弹性模型研究强调系统论及生态观对心理弹性的作用;第三阶段的心理弹性模型

研究强调对弹性干预的作用。需要指明的是,不同时期模型的构建在这三个阶段

之间并不孤立,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模型进行研究,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形成

心理弹性模型理论发展简短的发展史。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研究,我国对心

理弹性的模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人们在面对逆境和压力条件下不同的发

展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弹性模型构建的研究。为推进国内这方面的工作,本

文对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1个体相关心理弹性模型概况

个体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最初源于Germezy(1984)的三种理论模型,即补

偿模型、挑战模型及调节模型[4]。补偿模型涉及到保护性因素对结果的直接影

响,认为它与危险性因素互相不起作用;挑战模型中提出危险性因素与结果之间

的曲线关系;调节模型则认为保护性因素影响危险性因素对发展结果的影响。此

后,研究者将危险性因素、保护性因素、结果之间的关系逐渐内隐化,转而突出

个体与三者之间动态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Kumpfer[5](1999)提出的弹性模

型框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前提条件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

社区、文化等);二是个体内部特征(包括认知、情绪、精神、身体及行为方面);

三是应激事件后,对个体、外部环境、结果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动态机制以及心理

弹性的结果。在此阶段,环境在心理弹性模型中的作用已现雏形。Richardson[6]

(2002)提出的过程模型进一步从平衡理论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体存在

一个身心精神平衡状态,这一平衡态受内外环境的压力、危机等的影响,危险因

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失调是否会发生。在该阶段研究中,研究者

从不同角度研究逆境下个体心理弹性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及结果之

间的动态作用关系,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个体的研究远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

在随后的10年中,心理弹性的发展突出环境对该领域的作用,并有研究将心理

弹性用于公共卫生视角,指出用于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社会政策必须被框架在

生态视角内,因为该观点考虑到环境的影响[7]。

2环境相关心理弹性模型概况

在个体心理弹性模型研究基础上,1996年McCubbin提出家庭弹性概念之

后,研究者开始将心理弹性由个体深入到家庭、社区、文化方面。从家庭、社区、

学校及其社会等环境因素进行心理弹性的研究,并且提出社区弹性、文化心理弹

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也开展了相对应的模型研究。

2.1家庭弹性模型概况家庭弹性理论(FamilyResilienceTheory)被用来解

释一个家庭的许多不同子系统的过程并使得系统间互相联系来帮助克服家庭的

问题和压力。1996年,McCubbin发展了家庭压力、调节与适应的弹性模型,该

模型认为[8],家庭需求的累积导致家庭危机的出现

文档评论(0)

135****15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