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三课时.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说》第三课时

《《师说》第三课时》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

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师说》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

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

言文的记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3.认识教师的

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

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难点: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

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检查作业。

二、诵读第3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

3.教师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问: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

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

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耽的

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自己,善者,不善者,

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

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

结论。

5.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

示?

(1)“圣人无常师”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

之有?”(子贡语)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不能

尽知,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孔子向这么

多的人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2)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用这种观点来看周围的人,才善于

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查背诵一题,其

余二题在诵读和总结过程中自然完成。

⊙这段文字浅显,又富于节奏变化,易于成诵。诵读前可作简要

提示,以利迅速记诵。学生能大体背诵下来后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

加深理解。

【板书】三、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例证、引证、因果论证)

(3)韩愈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向闻道在先的人学习,向术业上有专长的人

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6.齐诵一遍。

背诵线索提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

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三、总结全文

1.本文的思想意义。

导入: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句话十

分重要。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文风的余绪,写的是“近体文”即骈

体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

体追求形式上的美,很束缚人的思想。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

统,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许多人都跟着学,

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官学)任教。当时的社会

是怎样一副样子呢?门阀制度下,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

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中说的很直白: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

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

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古语有云:“经师易寻,人师难觅。”所以说韩愈作《师说》,大

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文档评论(0)

159****06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