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pdfVIP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5年第01期

社会治理从属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支撑,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需要。经过36年的改

革开放,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成为国家治理的羁绊。概括

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后遗症”尚未有效解决,由于就业、土地征

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触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二

是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那些整合社会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在应对

社会急剧变化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活力未能得到充分激活;

三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

增加,公民意识的觉醒同思想道德失范并存,迫切需要重构社会秩序。为回应这些挑战,各级

政府管理部门和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研究报告试图梳理近年来的改革探索和理论

成果,拟结合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治理实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社会治理”及其边界

在我国,社会治理首先源于理论界的倡导和呼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针对“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了以社会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张,重点研究社会建设

与社会管理问题。随着世界银行提出治理概念,社会治理也逐步被引介进入社会领域,并形成

了很多有质量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党中央的文献中,这一表述也经历了从社会建设到社

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发展过程。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社会建设和管理”纳入五个统

筹体系之中。2004年更是明确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首

次以党的文献形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号召。2007年,十七大

报告单辟一节并确认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四位一

体”被写入新修改的党章总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社会治理作为官方话语得到确认,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系统治

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

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

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

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

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结合党的文献和学术界关于社会治理的定位和研究成果,能够发现一些共同之处:①社会

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构成,根据国家治理的总目标可以类推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的现代化;②社会治理的手段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③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保障,通过法治凝聚全社会的共识、规范全社会的行为,以法治促进矛盾化

龙源期刊网

解,保障社会和谐进步,建设法治社会;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这也是善治的

归宿:党政部门要在执政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给人民带来好处而不是与民争利,其他主体参

与社会治理同样也要以公共利益为取向,把服务社会作为行动的目标。

基此,本课题将社会治理定义为:社会治理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安排和实践活动,

通常表现为特定的社会治理体系和相应的治理能力。本课题结合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特征,以

及社会治理的时代使命,将其内涵做如下理解:制度化的主体间关系及其体制。我国社会治理

的主体正在形成多元存在的态势,包括执政党、参政党、政府、群团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

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关键是处理好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社会治理的运作,需要

特定的治理体系作为支撑。治理体系可以区分为政府治理体系、社会调节体系、居民自治体

系、公共安全体系等。社会治理应体现为相应的治理能力。由于社会认知、掌控资源和社会影

响力不同,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题侧重于研究如何

改进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化大都市社会治理的艰巨性和迫切性,课题进一步界定了社会

治理的边界:权力边界。核心是权力配置即

文档评论(0)

198****2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