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哲学思考.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

?

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及其美国渊源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

谈及生态文学的定义,就不得不提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就目前来看,《欧美生态文学》仍是国内涉及生态文学研究的文章及著作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王诺在书中不仅厘清了生态文学(Ecoliterature)与自然书写(NatureWriting)及环境文学(EnvironmentalLiterature)之间的关系,还在规范了生态文学必备的几个基本特征基础上界定了生态文学的涵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是其突出特点。”[1]11

仔细研读了王诺对生态文学的定义,发现他在坚决地把“自然书写”和“书写自然的文学”划出去一部分的同时,亦比较慎重地保留了程虹女士的“美国自然文学(AmericanNaturalLiterature)”部分。也就是说,王诺认同了程虹对于自然文学的定义。“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同时敦促人们去采取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造福于后人的新型生活方式。”[2]17

但王诺的定义更多侧重于说明这一种文体是基于生态学科的一种写作,说明人类作为自然界中主观能动性最强的生物有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之“生态责任”。他还进一步引用罗尔斯顿的思想来佐证人类的这种生态责任是“必须”的。“尽管人类可以构建价值,但他们得在一定的环境中运作,从而他们所确定的价值必须有一种对生态系统的服从。但这里的‘必须’也是一种道德的规定:其所允许的选择都必须遵从生态规律,人应该出于近义的目的去促进自动平衡。”[3]16

程虹的“自然文学”显然用词更轻松一点,更多地体现文学对于精神和生存境界的诉求。因为自然文学不但“是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与精神的体验”,而且是“将文学的气息揉进自然史”,“实际上是在叙述土地的故事”。[4]但这两个定义确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字表述虽不同,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

(二)生态文学的美国渊源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或者说它与历史如影随形。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必定要依托某一(或者当下的)历史背景,所写作品必定是反映某一时期(或者当下)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生态文学也不例外。

无论是王诺《欧美生态文学》中“生态文学”的枝繁叶茂,还是程虹《寻归荒野》里“自然文学”的团花似锦,皆是根植于不同时期美国的那片土地①。而美国本土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不仅与其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还有其历史渊源。

《这片举世无双的土地:美国自然文学文选》的编者托马斯·J.莱昂(ThomasJ.Lyon)在谈及美国自然文学的根源时,指出“对自然文学最初及最大的影响当然是这片土地本身”②。

从1492年哥伦布偶然发现“新大陆”开始,到1620年的“五月花号”在科德角附近靠岸,英国的清教徒们终于宣告他们到达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这里的群山连绵起伏,这里的河水碧波荡漾;这里既没有人声的喧哗,亦没有机器的轰鸣,到处是一片陌生和孤寂,呈现出一派“拂晓般的清新气象”。这时候的美洲大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沉寂的风景画,一片未被开垦过的土地。那是现代美国的母亲,是他们的盖娅,是孕育了丰富的土地情感和太多的荒野文化的大地女神。

因此,生活在17世纪的美国人,一边探索着开垦这片荒原,一边叙述着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款款深情。依照程虹《寻归荒野》中的记述,这时候的自然文学代表作有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开发史》,这些作品为日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美国,更有乔纳森·爱德华兹和威廉·巴特姆等自然文学家们的出现。而到19世纪,则不仅出现了爱自然的文学巨匠托马斯·科尔和拉尔夫·爱默生,还有追随者大卫·梭罗和沃尔特·惠特曼。

纵观美国文学发展史,正如美国的历史进程一样,虽没有太多的年轮却有着紧致的纹理。每个历史时期,文学都有其特色,虽然自然文学作家和作品并不多见,也不曾成为主流,却恰似金子般稀有而珍贵,颗颗都闪着耀眼的光芒。

从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到20世纪中叶,三百来年的科技发展已然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三百年前的那片荒野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的绚烂也变成了带着伤痛的回忆。

当初发现这片荒野的人称自己是美国人,让荒野从这块陆地上消失的还是美国人,这也正所谓“成也美国,败也美国”。如果不是先知们用呐喊遏制了美国几近疯狂的发展脚步,那么

文档评论(0)

天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