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超融合架构的设计实例.docx

企业应用超融合架构的设计实例.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企业应用超融合架构的设计实例

?

?

【摘要】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软件定义的统一系统,兼具传统数据中心的所有要素:存储、计算、网络连接和管理。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传统架构和超融合架构的比较,以某企业实际应用为例讲解了超融合架构设计,并分析了超融合架构适合的场景。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信息化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快速的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国信息化正走过两个阶段朝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

科技的变革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次创新的浪潮,科技的变革掀起无数次创新的浪潮,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衍生出了如今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而网络、计算、存储作为网络社会中的基础建设,也飞速的发展来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

一、信息架构的发展

1.简单的“竖井”架构

在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硬件投入为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主要以购买硬件为主,较少投入资源建设应用系统,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价值有限,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简单的不可网管的网络设备,把一台或几台服务器组合成一个简单的网络,每台服务器运行一个独立的业务,就如同一个个的“竖井”,每个“竖井”都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当有新的需求时就在开拓一个新的“竖井”,在发展初期,这种简单的架构可以快速的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又便于维护。

2.层层剥离

简单的“竖井”架构很快就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系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弊端。缺少冗余保护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导致这项业务全面中断。有些应用的用户量不断增长之后就遭遇到了服务器硬件性能的瓶颈。在这样的需求下,人们开始尝试通过双机,读写库分离,应用层和数据库分离等方式来实现对系统架构的冗余保护,对业务性能的横向分散扩展。

3.被“逼出”的虚拟化

双机和业务分离的架构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冗余和性能的问题,却还是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特别是此时的信息化已经开始在企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办公都开始严重依赖于信息化。一旦某个业务服务器出现故障,可能会直接导致部分甚至全部生产和办公的瘫痪。新业务上线所需的服务器从采购、安装、调试到上线的过程复杂,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快节奏的信息化需求。而新的硬件性能往往又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在管理上也开始变得困难,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

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迫使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竖井”式架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虚拟化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竖井”式架构。

通过虚拟化软件+高性能服务器+磁盘阵列,将新的高性能服务器组建成虚拟化中央服务器集群。这样多台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就可以被划分成多台不同配置的虚拟服务器,根据不同的需求分配给不同的业务,并且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灵活的进行资源调整。

4.软件定义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简单粗暴的解决了很多问题,原本在“竖井”架构下的服务器资源浪费,可靠性差,维护复杂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随着X86服务器性能的飞速提升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技术也开始普及。

所谓软件定义,就是用软件去定义硬件的功能,用软件为硬件赋能。软件定义的核心是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在API之上,一切皆可编程;API之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核心思想是:软件和硬件在逻辑上是等价的;以充分且必要的硬件为基础,通过软件可以实现任意丰富的功能。API解除了软硬件之间的耦合关系,使得两者可以各自独立演化,有助于软件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硬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软件定义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架构,传统的基础设施,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紧密耦合在一起,因此在整个网络上进行改变时,每个设备都必须重新配置。这可能会导致在进行改变时需要几个月的筹备时间,这对数字化企业来说太久了。软件定义的系统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开来,使控制平面能够集中化。这让工程师可以从一个集中的位置进行改变,并以接近实时的方式在整个网络上传播开来。向基于软件的系统转变是网络现代化的基础。

二、超融合架构

技术的多样新给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系统的架构开始像积木一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随意组装搭配,也可以根据资金和技术现状逐步实施。但同样也让整个信息化的架构变得复杂,这种复杂并不是指在前端的操作上,而是在架构的底层设计和建设上。

在前端的操作上,为了让运维人员更快更容易的接受,现在多数的架构操作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图形化的界面代替了传统的命令行,只需要用鼠标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操作。但是要搭建出这样一套使用简单的架构之前,用户首先面临的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