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例谈选言推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
朱满员
摘要将选言推理应用于科学史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教学中,不仅能极大提升学科教学的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与理性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选言推理生物教学实验设计酶专一性
G633.91文献标志码B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则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其中“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选言推理就属于演绎推理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接触,所以,让学生掌握选言推理的原理与方法,也是响应《意见》的育人要求。
1选言推理的定义
选言推理是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推理,可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两种。现有2个选言支,常用p和q来表示,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个正确的形式,即否定肯定式:p或者q(大前提),非p(小前提),所以,q(结论)。而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①否定肯定式:要么p,要么q(大前提),非p(小前提),所以,q(结论)。②肯定否定式:要么p,要么q(大前提),是p(小前提),所以,非q(结论)。
通俗化的解释是:若对某一现象有两种合理的备选解释(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的大前提是这两种备选解释中至少有一种是正确的(相容的),所以否定一个即可肯定另一个——否定肯定式。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大前提则是这两种备选解释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不相容),所以否定一个就可以肯定另一个——否定肯定式,或者肯定一个便可以否定另一个——肯定否定式。相容与不相容选言推理共同有效的推理形式是否定肯定式。
2选言推理的应用
2.1选言推理在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的科学史就是学科思想史,也是实验探究史,所以在学习科学发现史时,离不开实验。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教材中直接得出推理: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此处思维跨度较大。学生总怀疑会有别的可能性。事实上,该结论的得出是利用了选言推理的方法,不过在推理分析之前,需要将所有合理的备选解释一一列出:①R型菌自发突变成S型菌;②S型菌加热杀死不彻底,有部分S型菌仍有活性;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一种物质能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同时,还需要利用图1补充说明的是:D组注射到小鼠体内的混合物就是B组中剩余的R型活菌与C组中剩余的S型死菌。有了这些补充与完善,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逐项否定:因为D组注射的内容物是B、C组注射物的混合,而B组的小鼠没有死亡的,所以否定了R型菌自发突变成S型菌的可能;同时C组小鼠也全部存活,同样否定了S型菌加热杀死不彻底,有部分S型菌仍有活性的可能;最后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即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
利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的思维方法,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为何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又如,关于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到底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探讨。有一种观点是:该实验只有DNA进入了细菌内,而蛋白质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内部,所以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也就是说,肯定一个并不能否定另一个。这就涉及所用的选言推理的大前提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即DNA和蛋白质至少有一种是遗传物质,还是只能有一种是遗传物质?如果是前者,固然肯定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否定蛋白质;但如果是后者,则肯定了DNA是遗传物质的同时,就能否定蛋白质。纵观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从1953年起艾弗里等人开始采用排除法来寻找格里菲斯活体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即通过加入特异性的试剂破坏或去除某类物质,观察转化现象能否正常发生,进而排除或确认其为转化因子的可能性。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实验,多糖、蛋白质、脂肪和RNA作为转化因子的可能性均被否定。实验最后艾弗里等人加入了DNA酶,转化因子的活性几乎完全消失,且经过多次重复实验,也证明该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即引起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DNA。只可惜当时生物学界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遗传物质最可能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DNA可能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转化实验的影响下,1952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以,该实验是在遗传物质“非蛋白质即DNA”——两选言支不相容的背景下进行的。事实上,该实验本就是根据哪种物质进入细菌体内,并在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