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峨眉山月歌》并理解其内容。

2.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峨眉山月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峨眉山的秀丽风光和长江三峡的壮阔景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诗人,在这样美丽的夜晚会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背景介绍,铺垫基础

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峨眉山月歌》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的。强调李白作为“诗仙”的文学地位,以及他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3.诗歌朗读,感受韵律

播放《峨眉山月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4.互动提问,启发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诗中的月亮代表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月亮在诗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5.课文导入,明确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生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等。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新课呈现

1.诗歌朗读指导

我们要一起朗读《峨眉山月歌》,注意要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的韵律是平仄相间,我们要尝试用不同的声调来表现这种韵律美。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这句,我们可以把“峨眉山”读得稍微高一些,而“月半轮秋”则可以稍微低沉一些,以此来体现山的稳重和月的柔和。同学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试读,感受这种韵律的变化。

2.生字生词解析

我们要学习一些生字生词。比如“峨眉”,指的是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平羌”指的是青衣江,是大渡河的支流。这些字词不仅在这首诗中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地理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同学们要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可以一起练习写几遍,加深记忆。

3.诗句意义探讨

我们要深入探讨每一句诗的含义。比如“夜发清溪向三峡”,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出发,前往三峡的情景。这里的“清溪”指的是青溪驿,而“三峡”则是长江上的著名景观。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地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我们可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诗,探讨它背后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分享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首诗,感受他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三)课文解析

1.诗歌结构分析

我们来观察《峨眉山月歌》的结构,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以静态的视角描绘了峨眉山夜晚的景象,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则通过动态的江水来衬托月亮的倒影。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转换了视角,从静态转向动态,描述了诗人夜间启程的情景。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意象与情感解读

我们深入探讨每句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半轮秋”不仅形容了月亮的形状,也暗示了秋天的季节,给人以宁静和深沉的感觉。“影入平羌江水流”通过月影与江水的流动,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夜发清溪向三峡”中的“夜发”和“向三峡”则体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和对远方的向往。而“思君不见下渝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3.修辞手法探究

现在,我们来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例如,“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半轮”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月亮的不完整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入”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月亮以生命。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语言特点分析

我们还要注意到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李白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如“夜发清溪”中的“清溪”不仅描绘了地点,也暗示了清澈的水质,给人以清新之感。“思君不见”中的“思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而“不见”则增加了一种无奈和哀愁。

5.诗歌主题与文化内涵

我们来探讨这首诗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峨眉山月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友情和思乡之情的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李白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思念。同时,诗中的地名和自然景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