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炮制方法与标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枇杷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千时,

扎成小把,再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载有去毛炙法(《肘后》),以后历代文献都

有类似记载。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汤洗后酥炙法(《雷公》)。唐代有

蜜炙法(《外台》)。宋代还有枣汁炙法、姜炙法(《总录》)。明清时代

基本沿用前法。

【现代炮制方法】

1、枇杷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刷净绒毛,喷淋清水,

润软,切丝,干燥。

2、蜜枇杷叶:先将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枇杷叶丝中拌匀,

闷润,用文火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透后及时收藏。

枇杷叶每100千克用炼蜜20千克。

【饮片性状】本品呈长短不一的丝状,宽约5毫米,上表面灰绿

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无绒毛,主脉显著突起。革质

而脆。无臭,味微苦。蜜枇杷叶表面棕黄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

味微甜。

【质量标准】枇杷叶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9.0%,醇

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

0.70%。

【炮制目的】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经、胃经。具有清肺止

咳,降逆止呕的功能。

生品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多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

热呕逆。蜜制后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多用于肺燥或肺阴不足,咳嗽

痰稠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肺热咳嗽:常与前胡、贝母、桑叶等同用,能增强清肺消痰作

用,可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胀满有痰,如枇杷叶汤(《杂病源流

犀烛》)。

(2)恶心呕吐:常与半夏、茯苓、生姜等同用,能增强和胃止呕作

用,可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如枇杷叶饮(《普本》)。配伍麦冬、

竹茹、芦根等具有清胃热,止呕逆作用,可用于胃热口渴,呕哕等证。

2、制用(蜜制品)肺热咳嗽:常与煅石膏、炒杏仁、麦冬、阿胶等

同用,具有清燥润肺作用,可用于燥邪伤肺或肺阴亏损,干咳无痰,

咽喉干燥或痰中带血等,如清燥救肺汤(《法律》)。

【现代研究】枇杷叶中主要含有乌苏烷型三萜酸,其他尚含有倍

半萜糖苷,挥发油类成分及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还含黄酮等化

合物。药理实验证明,枇杷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

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中分离的三萜成分即山楂酸亦有抗炎作用。

枇杷叶中所含的多羟基三萜成分对小鼠糖尿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现

代对枇杷叶的炮制研究主要是对其是否去除叶上绒毛、去毛方法的改

进和蜜制方法的改进进行了初步研究。

历代本草书籍均认为枇杷叶必须去毛,若去毛不尽,能令人咳。

为此,有人对枇杷叶的绒毛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枇杷叶的绒毛与叶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绒毛中并不含有能致咳或产

生其他副作用的特异化学成分,只是叶中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绒毛中

的含量。所以古代本草书籍所谓“去毛不净,射入肺令咳不已”,主

要是由于绒毛从呼吸道直接吸人刺激咽喉黏膜而引起咳嗽。

在去毛方法的改进方面,有人将枇杷叶丝用小筛眼竹筐盛装,置

于水中,用光秃的竹扫帚在水中搅拌刷除毛,此法可避免传统法操作

时茸毛飞扬的弊病。亦有人利用炒药机(不生火)旋转脱毛,成品收率高,

节省人力和时间。还有文献报道,枇杷叶在煎煮过程中绒毛并不易脱

落,在单位体积煎液内,未刷毛比刷毛的绒毛只略多一点,用细筛过

滤后,二者绒毛皆能完全除净。试用枇杷叶不去绒毛直接加工成饮片

用白布包煎的方法,经显微观察,煎液中未发现绒毛。

枇杷叶的乌苏烷型三萜酸中熊果酸含量明显占优势,其具有很强

的抗炎活性和止咳作用,用薄层扫描法对生品、蜜制品、姜制品中熊

果酸含量进行比较,其含量顺序为:姜汤煮品蜜炙品姜汁炒品生

品。有人对枇杷叶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认为生品和蜜炙品

的主要成分均为橙花叔醇,为挥发油含量的61%~74%。含量差异不

大;而茨烯、蒎烯、反一氧化芳樟醇、马斯里酸等含量有较大区别。

枇杷叶一般采用先拌蜜后炒药的方法炮制。有人将生枇杷叶切2~

3分宽丝片,喷水润湿,取已稀释的炼蜜与枇杷叶丝拌匀(每100kg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