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挖掘育人价值创设优质生物课堂 论文.docx

挖掘育人价值创设优质生物课堂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挖掘育人价值创设优质生物学课堂

——对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

摘要: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是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创设优秀的生物学课堂,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

关键字:构建;生物学课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引言

1.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由来和内容

党的教育方针的细化,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其总体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共六大素养发展方向。

1.2新冠疫情的背景

2020年以来发生的新冠疫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会运行一度停罢,学校教育的秩序、内容和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现在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灾难过后,我们更需要的是对新冠疫情进行重新审视,对疫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进行反思。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生物学学科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引发新冠疫情的微生物是新冠病毒,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因此新冠疫情与生物学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特殊的大背景下,作为生物学科老师,需要对生物学教学的育人目标、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探索,以实现在生物课堂上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从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角度谈生物学课堂的建构

2.1以人文底蕴构建有内涵的生物学课堂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基础学科,农业、医药、环境等其他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在生物学科的基础上。虽然不是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学科,但生物学科的艰苦曲折发展历程所呈现的人文精神,以至于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人们展示出的家国情怀,都可以反映并为生物课堂充实人文底蕴。与此同时,生物学教学培养的学生,如果只有自然科学知识的提高,而没有足够的人文素养,他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父母,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生物学课堂可以从生物学史中挖掘人文底蕴。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炎帝神农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他还品尝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摸清了百草的药性,配成药方,传给后人,直至在神农尝了“断肠草”后中毒而死。

李时珍在多年行医和查阅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有许多错误,决心再次编纂一部较为全面的本草书籍。他踏遍中国河山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余字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对生物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最早创立了系统的生物进化理论,提出地球上最简单的生物是由无生命的物质衍化而来的,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此,他受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者们的严厉打击和迫害,但他始终坚持真理,从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观点,即使是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一生。

时至今日,我们也有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的所作所为,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袁隆平院士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杂交水稻事业,至死方休。他用自己的付出,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构筑了强大的防线,他还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院士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情严重的广东省现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他对人们提出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3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进行疫情研判。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有很多优秀事迹值得教师去发掘,发现其人文价值,并融入到生物学课堂之中,从而使自然科学属性的生物学课堂融汇人文底蕴,成为有内涵的课堂。

2.2以科学精神构建有目标的生物学课堂

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不是练出来的,也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新冠疫情中人们对新冠病毒的逐步认识,对新冠肺炎流行规律的研究深入,对患者的治疗实践,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以及对疫情发展过程中种种流言的驳斥,无不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在生物课堂中,教师既要传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