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pdfVIP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三峡第1课时讲课型

教学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掌

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工具书、录音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

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

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地

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一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

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是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

家,他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

散文。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是我国十大

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解释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用法。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二次备课: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

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

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

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提问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三峡水的?每个季节

的水有什么特征?

提问3:山和水在本文中都是重要的描写对象,作者采用

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描写夏季的水时,作

者运用了形象夸张的手法,如“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同时也

写实地概括了水流的情况,如“沿溯阻绝”。而在描写春冬季节

的水时,作者则注重描写水的颜色,如“素”“绿”“清”。此外,

作者也强调了山和水的相互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板书设计:

山水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夏季水

形象夸张

写实概括

春冬水

注重色彩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练设计:

1.请结合课文,解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句话的意思。

2.请仿照课文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秋季的山水小品文。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研究,了解山水描写

的手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本,让

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时,我也通过板书和练

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记承天

寺夜游》是他在承天寺游玩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跟读课文,并注意理解每个词语、句子的含义。

可以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停顿,让同学们思考一下文中所描绘

的景色、感受和情感。

目标导学二:概括内容,把握感情

1.概括全文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二是写景

部分,分“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和“夕”六个方面来描绘;三是以感叹总括前文。

2.把握感情

通过对全文的概括和细节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

然的酷爱和对生命的热爱。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

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他归隐林泉的志趣。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理解写法

1.美在哪里?

本文的美在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

美、动静相衬之美等方面。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

宜人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勃发和灵动飞扬。

2.如何以景传情?

作者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

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

归隐林泉的志趣。

3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