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农场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为推进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防范生产
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执行县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现
结合本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
结合深化“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活动,全面排查治理各行业各类事
故隐患,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
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
的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全县社会和经
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
理集中行动中必须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即:对企事业单位的检查覆盖率达到
100%;排查出的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隐患整改复查验收率达到100%;专项
(执法)检查登记建档率达到100%。
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作业区(居委会)、场直各单位、各行业(领域)
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民
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客货运输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
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
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等
特种设备;
6、易受台风、暴雨、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
业、单位和场所;
(二)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
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
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
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
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
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
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
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
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
1
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
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三)排查治理方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要结合各作业区(居委会)、
场直各单位安全生产特点,以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为
重点,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近年来各项安全生产专
项整治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解决
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
改善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秩序。
二要与日常监管监察执法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控制,严格安全生产
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关闭淘汰技术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