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灵寿县医院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
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
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
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
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
科室使用。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
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
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
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
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
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
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
冷凝穿过包裹布。
精选word
.
2引起湿包的因素
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
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
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
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
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
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
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
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
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
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
精选word
.
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
3.3消毒包正确包装。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大
于30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
7kg,盘、盆、碗等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必须多个包装在
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水巾
隔开。
3.4消毒包正确装载物品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
筐,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各灭菌包之间相
隔≥2.5cm,消毒物品离锅底6cm以上,最上层灭菌包距
灭菌器顶部需相隔7.5cm。器械包及储槽类容器应平放;盘、
盆、碗类就稍向前倾斜、侧立或倒立,纺织类包竖立;玻璃
瓶与管腔类包应开口一致并开口向下或侧放。不同类物品同
锅灭菌时金属类器械包放下层,纺织类与管道类物品包放上
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靠门处物品盖防湿布,并用
不锈钢弯盘对着安全阀排汽口装冷凝水,开门后及时倒掉,
避免湿包形成。
3.5灭菌后物品的处理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5cm,
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的载物架上,并加盖防尘罩。
灭菌物品储存在密闭柜并行清洁与消毒措施,专人负责,限
制无关人员出入。
3.6请设备科人员定时维护保养灭菌器及时清除过滤
器渣屑沉积物,操作人员随时注意设备运作情况。运转异常
及时报告维修,并认真做好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器的B-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