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献身于蚕丝事业的同官茧——郑辟疆与费达生.docxVIP

毕生献身于蚕丝事业的同官茧——郑辟疆与费达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名人传丝绸教育名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丝绸名人传丝绸教育名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毕生献身于蚕丝事业的同官茧——郑辟疆与费达生

费达生,当代著名蚕丝教育家,被赞誉为当代“黄道婆,先后担任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推广部主任、制丝科主任、实习丝厂厂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苏州市工业局副局长和江苏省丝绸工业局副局长、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副校长和苏州丝绸工学院副院长。

一、先后进入女子蚕业学校

费达生的父亲费璞安早年曾与郑辟疆同在山东青州蚕桑学堂任教。郑辟疆教专业课,他教国文。对中国蚕丝业的衰落,费璞安同样感到痛心。据《东方杂志》1908年第4期报道:“江震高等小学校长费玄韫(玄韫为名,璞安为字,后以字行)于自业田内辟二十余亩广植桑秧,试办新法育蚕,俟有成效,再行集合公司推广育蚕垦荒事宜。”这项试验结果如何已无从知晓,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改革蚕丝业的热心。这也可看做后来女儿费达生追随郑辟疆在江南推行蚕丝改革的一段小小插曲吧。

费达生生于1903年10月1日,原籍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家中兄弟姐妹5人,费达生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费达生6岁进人同里丽则女学校,女校上课就以同里退思园的厅堂做教室。1910年全家搬到松陵镇,她转人吴江爱德女校。1916年费达生13岁时高小毕业,面临升学的选择。母亲认为父亲负担重,要她报个中等职业学校,以便早点出来工作,帮助弟弟上学。于是,费达生在师范护士学校和蚕校三个免交学膳费的职业学校中,自己选择报考了浒墅关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费达生是女子蚕业学校的第五届学生,学制是预科年本科三年。1918年春天,郑辟疆接任女子蚕业学校校长时,费达生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1920年夏天,费达生从女蚕校毕业时,毕业考试名列第五,正逢校长郑辟m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报请省主管机关选派毕业生留学习,而幸运的是前面4人只有1人应选,于是费达生郑蓉镜起赶日本东京,先学日语,次年费达生考人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制丝妇女养虎科学习制丝技术。路过两年的辛苦学习,1923年夏天,费达生毕业回到苏州女好企业学校母校。

二、共同从事蚕业推广工作

当时郑辟疆看到日本的蚕种优良,结的茧子又大又厚,缫出的丝质量好、成本低,而我国农村养蚕墨守千百年来的土法,导致蚕种不断退化,质量较差,所以决心从政良蚕种人手。郑辟疆对学成回国的费达生说:你学的是制丝,可我们学校还没有设丝科,你先摘蚕吧。于是,费达生在郑辟疆的带领下去农村宣传,先后到双阳、开弦弓、八都,严幕、吴淡大庙港等处进行宣传活动所到各处均以村镇庙宇的大殿或小学校之课堂做展览场所,利用戏台或门板架台做讲台。开始先由郑辟疆校长进行演讲之后招待群众进行参观。他们每到一处,都得到了蚕农的热烈欢迎。蚕农在参观后都称新式养殖方法值得学习。此次宣传活动,每处两天,共计两周。返回震泽之后,再与地方人士开会讨论,汇报经过情况和所见到的地方经济情况,并指出“开弦弓村,农民贫富相差不多,领袖人是小学校长陈杏荪,条件较好,建议事属创举,其成功与否,与地方条件大有关系,开弦弓村似可落子,在座者均以为然”。当即议定于1924年在开弦弓村开办蚕业指导所,指导经费为1200元,由该镇与女蚕校各负担半。于是,女蚕校宣传队伍胜利返校,并紧接着着手制订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步骤使这第一个蚕业指导所能够成功确立下来,以奠定对蚕农进行指导的基础。

1924年春天,费达生受郑辟亚指派,与其他三位同事一起,到开弦马村设立养蚕改进社,向农民传授科学养蚕方法。农民开始对改良蚕种不相信,经过当年改进社的春蚕丰收,才获得农民的费许,于是拉开了农村养在改革的序幕。

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郑辟疆将学校的工作重点确定在开展技术推广事业上,参与产业革新的工作。他利用其推广机关与社会相联系,将学校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大量推广到社会上,同时派出学生直接深人到生产第一线,亲自参与生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与学校的双向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1925年,费达生接任女蚕校推广部主任,带领学生到农村设立养蚕指导所组织5个稚蚕共育组,实地巡回指导,成绩显著,指导范围逐渐扩展到吴江其他地区,并在吴县光福、旺米山等地也开办了养蚕指导所。在各省立职业学校中,将推广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的是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经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推广工作,省立女蚕校推广部对整个苏南地区的蚕丝改进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郑辟疆把推广新蚕种称为“土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