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残疾名人的具体事迹5篇
残疾名人的详细事迹5篇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大爱无疆;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人人敬畏;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坚持不懈;愿你能为残疾人事业添一把柴。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残疾名人的详细事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残疾名人的详细事迹篇1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老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老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欢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学校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别教育先进工。
双目失明的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看”,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诞生在重庆市一个一般工人家庭,上学校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1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哀痛又布满期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召唤。
张治平开头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明白:假如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我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靠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十五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果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经常在各种音乐竞赛上拿奖。他开头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欢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白,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担当着学校学校3到6班级、学校3个班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学问,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同学如自我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同学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能够用耳朵、专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布满期盼。”张治平所带领的同学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高校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竞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竞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欢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学校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此刻,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暖和。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查找光明。”
残疾名人的详细事迹篇2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老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十三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诞生在吕梁山区兴县,六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觉,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头,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我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我的鼓乐班。从今,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头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