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新学形成的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南开大学.pdfVIP

近代新学形成的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南开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新学”形成的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

王先明

晚清学术文化是历史上“极绚烂”的时期,是一个“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

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梁启超语)的时期。面对

西学之冲击,中学的发展开始挣脱了传统的汉宋之争和今古文经学之争,在汲取西

学的同时开始了废弃旧学创建新学的时代更新。

所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如涵养转深沉,’盖于旧学所入愈深,乃益以促其

自觉之心,增其自壮之气,而完其独立发明之业”。①旧学是新学的基点和前提,

没有旧学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源于旧学的经世之学对于以“实用之学”为特

征的西学的认同和最初的接纳,就不会有近代新学的起步;没有源于中学的今文公

羊学与西方进化论的结合,就不会有康、梁比较完整的新学理论形态的出现;没有

旧式书院和科举八股自身更新变革的现实要求,没有洋务以后新学堂体系与旧学体

系的双轨并行及其渗透,就不会有近代新学制度上的重大成果。陈其泰在论述梁启

超和夏曾佑的学术文化转向过程时说:“在晚清新学创造的实践中,梁启超、夏曾

佑所走的道路是成功的。他们接受了由龚自珍和魏源奠定、康有为所发扬的进步公

羊学说的传统,站在哲学思考的高度,信奉万事万物处在变易之中和人类历史朴素

进化的观点,强烈要求革新政治、以救亡图存为已任,同时,他们热心学习和传播

西方进化论和其他进步学说,决不以公羊学家自限,不墨守清代经师附会经义的旧

规,并且摒弃主观武断的方法,努力运用近代进化论这一新鲜哲学观探求新知。”

②在中学与西学之间寻求对接点,并借以完成新的学术文化形态的理论体系,当然

不只是梁、夏的特征,凡属近代的新学家们,无论是比较激进的康有为,还是相对

守成的张之洞,尽管学术背景和政治立场不同,使他们对于西学和中学的具体内容

的取舍有所不同,但他们创建新学时兼取中西会通古今的路径却基本一致。

因而,近代新学实际是新时代中西学术文化交汇过程中的新生命体。诚如梁

①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第489页。

②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342页。

启超所预言:二十世纪是中西文化“结婚”的时代,“彼西方美人,必能为吾家

1

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①

一“即中即西”之学

“故者方灭,新者即起,谓之迁变。”《国学讲习会序》的这番新旧更易的论述,

从历史变迁的大势上简赅地说明了近代新学的时代意义。从学术文化的历史演进角

度而言,“新学”揭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正如旧学所标

志的是一个旧时代及其内容的完结一样。但近代新学却不是中国旧学自身逻辑发展

的产物,而是中国旧学回应西学的冲击,在自身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势下,不断

引入西学,整合中西的结果。在弃旧图新的历史变动过程中,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

相关并以实用为特征的西学,成了中国士人更新学术、重建体系的主要资源。“中

国新学是在西学输入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西学’

与‘新学’这两个概念有若干同一性。……转而学习西方,引入许多新的技术艺能、

思维范畴、学说体系和社会理想,以至中国近代新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西学的熏

染,不少新学家亦言必称西学。这样,人们往往把新学看成全然是‘外铄’的意识

形态,看成是西学的东方翻版,当作没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海外奇谈’。”②把西学

直接等同于新学,不仅史有其陈说,而且今也不乏其论。葛荣晋在《中国实学史研

究》中仍持此说:

当1840年中国跨进近代门槛之后,中国便由封建社会转变成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新学(西学)逐步代替实学,

而成为学坛的主流,代表着时代前进的趋势和方向。③

在这里,作者径直把新学等同于西学。因而,只有厘清新学与西学的相互关系及其

区别,才能真正把握近代新学的历史特征和民族定位。

首先,西学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对稳定的,通常所指是西方各国的学术

文化。尽管由于时代和学识背景所致,人们对于西学内容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①《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见龚书铎:《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第108页。

②冯天瑜:《

文档评论(0)

LLFF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