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内容此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理解和欣赏其浪漫主义风格教学目标1明确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浪漫主义风格2认识并领悟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3理解并感受“五四”时期青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教学重点明确意象品味意境把握内涵领悟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认识“五四”时期青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浪漫主义风格。2.把握诗歌的内涵,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青年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青春热情。【教学重点】

明确意象,品味意境,把握内涵,领悟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五四”时期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创造新世界的青春热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青年就应该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敢为人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学习他的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板书课题)

二、解读标题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预设:放号(hào)。“立”是一个动词,表明状态,“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意是“我”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三、品味鉴赏

(一)朗读全诗,知“我”所见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齐读,注意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我”看到了哪些景象(意象)它们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景象(意象)给我们什么感觉(意境)

预设:白云(无数、怒涌)北冰洋(壮丽)

太平洋(无限、力量、推倒)洪涛(滚滚)

这些景象高远、壮阔,给我们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之感。

4.诗人是真真切切看到这些景象吗为什么

预设:这些宏伟开阔的景象并不是诗人真实所看,而是通过想象,选取典型景象入诗的。

诗人如此创作,主要是通过夸张和想象,用浪漫主义手法,营造一种排山倒海之势,为后面抒发强烈的感情做铺垫。

知识储备: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超凡、独特的形象。

5.学生再次朗读,读出磅礴之势。

(二)把握重点,听“我”所赞

1.在“我”的眼中,白云空中怒涌,北冰洋、太平洋景象壮阔,洪涛奔涌而来,“我”变得无比高大,更像是位巨人,立在地球边上,尽情的发出赞美,吹响了号角。“我”赞美的是什么呢有什么特点

预设:力。

白云怒涌之力,太平洋推倒地球之力,滚滚洪涛之力。

毁坏、创造、努力。

2.诗歌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是如何赞美“力”的

预设: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

“力的绘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是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

(三)知人论世,明“我”所言

“我”发自内心的对这种强大力量慨叹,充满激情地热烈赞颂与讴歌。面对不断毁坏、创造、努力的“力”,忍不住放声呼唤、纵情高歌,直接而热烈地表达对这种巨大伟力的歌颂。

1.这里的“力”仅是“自然之力”吗它具体指什么力量作者为什么赞美力呢请根据屏幕展示内容思考回答。

屏显: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等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预设:不是。在本诗中,从自然角度来看,“力”体现的是滚滚洪涛之力,表现为波涛汹涌。结合时代背景,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不

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人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思想。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

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赞美“力”就是在赞美五四的摧枯拉朽的精神。

2.诗中写了滚滚“洪涛”、巨人之“我”,和诗人是什么关系诗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