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刺桐”史迹的普世价值.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泉州“刺桐”史迹

的普世价值;目录;

一、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

中的地位及作用

;1987~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丝绸之路”10年综合研究项目,全世界都特别关注古代海路的世界文明中心——泉州。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坐“和平方舟”抵达泉州后渚港,在泉州进行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并在泉州举行了包括迎送仪式、考古、历史、宗教、文化贸易、交流等综合研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大型文物展览,组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通过考察活动,国内外学术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往来,上升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包容。;一、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原因;1.2泉州在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达到鼎盛。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先秦以闽越族为主,闽越人对造舟航海非常擅长。历代统治者重视海上贸易,曾经万商云集刺桐城。;1.3泉州人地矛盾突出,被迫向大海讨生存。经济发展使得人口数量激增,唐朝初年到天宝年间,福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外来人口涌入,泉州和福州当时的人口分别达到约61000人和76000人,与唐初相比,此时两地总人数超过了唐朝初年整个福建省的人口。而且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泉州又多山地丘陵,地少又不打粮。;1.4航海术和造船术较为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泉州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条件,而航海术和造船术的进步则直接推动了海上贸易。早在春秋时期,有文字记录此地的闽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到南北朝时期,远洋木船已出现,可驶向南洋、印度等地,同时,航海罗盘和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2.1泉州是古代中国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外销口岸,尤其是德化白瓷,流传到欧洲被称为“中国白”,广受青睐,被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2.2城市的繁荣必定有其文化的亲和力,这也是古刺桐城让我们引以为豪之处。宋元时期,居住在泉州??各个民族可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以至于元代被派驻泉州的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主教、意大利人安德烈在写给家乡的信函中,还在纠结泉州的穆斯林和犹太教徒不肯皈依基督教,而是坚持信仰他们自己的宗教(巴黎国立图书馆还保存着这位主教写的信件)。泉州海交馆有一方安德肋.贝鲁亚墓碑石,碑面刻古拉丁文,说明他是泉州主教区第三任主教,1236年死于泉州。;2.3泉州港兴衰起伏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鼎盛,是同步的发展轨迹。经验告诉我们,开放与对外交流关系到泉州这个城市的繁荣与兴盛,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包容则已沉淀为泉州这个城市永远的精神特质。;二.古泉州(刺桐)

史迹申遗概况;2.1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进程;;2.2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16个遗产点;“古泉州(刺桐)史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化表现形式;海上丝绸之路·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类型表

基础设施类遗存;三、泉州海丝史迹的价值及列入理由

;(一)16个申遗点的价值鉴赏

----------------港口和航海史迹;;江口码头由晋江下游近20个码头组成,其中建于宋代的“美山”“文兴”两个码头的功能沿用至近代,是泉州沿江的集群商业码头。;2、石湖码头是宋元时期泉州南部海外交通的重要码头,也是明代私商活动、清代对台贸易和下南洋的重要港口。;3-4、万寿塔和六胜塔都建于12世纪,具有航标导航的特殊功能。船员一看到塔就知道到家了。;;九日山;6、真武庙奉祀泉州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10到13世纪,泉州官员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祭海活动。;7、泉州天后宫奉祀的妈祖,是泉州的第三代海神,宋元以后逐渐成为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中心。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一)16个申遗点的价值鉴赏

-----------港口和航海史迹城市建设和外销生产基地;古代舶来货和外销商品皆通过此门出入泉州城,是泉州城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史书记载,11世纪时,天后宫附近德济门一带“异货禁物,堆积如山”(公元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郡守游九功在泉州新罗城以南拓地增筑翼城,“沿江为蔽,以石成之”,翼城南门即位于当时德济门附近,城门外商业繁荣,有“画坊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此时天后宫附近德济门一带更加繁荣,时人称赞一城之地,没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

;;9、洛阳桥建于1053年,因沟通海港和内陆腹地的需要而建设的桥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的梁式石桥。;10、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是晋江磁灶窑的代表,这里出口的龙翁在东南亚最受欢迎。;(一)16个申遗点的价值鉴赏

-----------多元文化史迹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