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课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课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神经调节

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教材分析

目录ONTENTS

C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材分析

神经兴奋产生与传导的过程

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建立反射的概念,明确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具有一定的电学基础和电化学基础

有较强的求知欲,善于思考,乐于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已具备分析资料、进行论证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策略

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

人大脑内的脑电波

环节一:新课导入

资料1:

受损部位与完整部位存在电位差.

设计意图:知道了生物电的存在,服务于静息电位概念的形成。

1849,杜波雷蒙用灵敏电位计记录到组织的受损部位与完整部位存在电位差。

如何证实生物电的存在?

环节二:生物电的发现

资料2:

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低,即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设计意图:体会生物选材对生物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1939年霍奇金,用极细的玻璃电极测出了枪乌贼神经细胞内外电位差的存在

生物电的实质是什么?

环节二:生物电的发现

提示: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考虑为什么细胞膜两侧阴阳离子分布不均?

环节三:膜电位的离子基础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细胞类型

细胞内浓度(mmol/L)

细胞外浓度(mmol/L)

Na+

K+

Na+

K+

枪乌贼神经元轴突

50

400

460

10

蛙神经元

15

120

120

1.5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

10

140

150

4

静息时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

为什么细胞膜内外会存在电位差?

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即K+通道开放,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

环节四:静息电位形成机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尝试从资料中获取相应知识。

资料2:

受刺激后细胞膜内电位迅速升高并超过膜外,之后又迅速下降。

设计意图: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霍奇金进一步的实验

神经元电位差与兴奋有何关系呢?

环节五: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尝试从资料中获取相应知识。

膜内电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五: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称为动作电位,并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设计意图:把刚学过的动作电位的相关知识与兴奋的传导联系起来

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呢?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2

兴奋传导就是动作电位传播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解决问题

为什么动作电位是可以传导?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绘制神经冲动传导流程图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指针如何偏转?2.有哪些可能性?

3.根据对兴奋传导的解释判断哪种情况更有可能出现?

任务3:辨析过程、深入探究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设计意图:根据创建的模型预测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不消耗能量

动作电位,与Na+内流有关,不消耗能量

膜电位恢复,此时K+外流,不消耗能量

Na+-K+泵吸K+排出Na+,消耗能量

这节课是关于兴奋产生和传导方式模型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一些神经生物学研究史中的经典实验,这些实验或是构建模型的事实基础,或是支持这一模型的证据。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能认识到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对客观事实的解释,同时理论会受到新出现的证据的支持或挑战;二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探究,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完成知识上的构建。前一个目的指向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后一个目的指向能力和知识。

教学反思

谢谢

谢谢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