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丝绸名人传丝绸教育名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论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

晚清著名的桑蚕丝绸教育学代表学者有林启,张森楷和张謇。

林启:清道光十九年,出生于福建侯官,在杭州的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提倡农桑,并开笃实的士风。他于1897年农历正月创办“求是书院”,5月21日正式开学,为浙江大学的前身。同年办蚕学馆,为浙江丝绸工学院(2004年改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前身。1899年办养正书塾,即今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三校为浙江省开创省立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先河。

张森楷:重庆市合川区人,才华出众,学业优异,作为四川民主实业中学堂。他亲自前往江浙延聘师资和技术人员,又东渡日本考察蚕桑事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全力在合州境内推广引进良桑种植和新法养蚕缫丝技术,并以新知识教育学生。良桑年植7万株,养蚕由一季改为两季,蚕种增至5000余张,并将缫丝厂扩建为“四川第一轻纬丝厂”,年产“英雄牌”生丝200余担。合州桑种蚕种遍布巴蜀,生丝行销海外,为此清政府授予三等商勋奖励。

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位历史学家的实业教育探求。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张謇平生抱持“父实业,母教育”的理想,将教育作为人生事业的重要部分。由于张謇生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之世、国内人民饱受封建统治者奴役之时,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却又生活在容易与儒家思想脱节的江海移民之地——通州。他的教育思想便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形成其教育观中守内性与开放性之对立统一。

1张謇教育观的开放性

晚清时科举制度内部弊端丛生,科场腐败、形式主义盛行,科举制度的没落、中国门户的被迫打开让西方的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了播撒之机,西方的教育思想也得以借机流入。张謇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借鉴吸收,张謇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源头抓人才。张謇抱着救国的理想继承先辈们的经世致用之风,他说:“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又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自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将人才立业、人才立国、立学铸才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立足点,学者们将这种做法归结于张謇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如张謇自己所说即“父教育而母实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之地并为学校提供发展资金,将学生变成有用之才,学生为企业提供智力资源,注入新鲜活力。除了在国内办学以培养实业人才之外,张謇还积极组织学生留学,以获得国外更多更新的技术知识。张謇在办学中重视实业教育由来已久。早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前,张謇就已经有了将史学、地理、哲学、伦理、社会、财政、经济、教育、数学、农、商等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并进行分场考试的想法。这种渐进式的改良方式符合张謇一贯的中庸的行事作风,稳重而不冒进。值得注意的是,张謇在人才的培养上突破了前人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做法,而是在关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其身体素质的发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也就是如张謇研究者们所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张謇受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很深,一方面也是张謇在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表现。

2)人才源头立师范。张謇无疑是同时代人中较早看清时势并努力顺应时势的人,这从他开办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就可以看出。张謇认为,师范是教育之母。他说:“欲雪国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张謇对师范生的培养注重道德、知识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通州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非常严格,本科课程开设教育、伦理、国文、地理、博物、理化、日文、图画、体操、管理、实习、教授等12门必修科目,另加政治、经济学、英文、农学等随意科。学校注重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在师范学校下面附设小学,以供师范生实习,回归了我国古代也是全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学记》中的“教学相长”之理想。

3)女子教育开风气之先。除了创办通州师范且招收男子之外,张謇还特别注意到女子的教育问题。1905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私立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在创立女子师范学校以后又陆续创办其他女子教育实体,构成带有中国特色的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