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著第一人——丁佩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江南著名刺绣艺术家丁佩,号步珊,曾在江苏无锡居住。她在无锡生活期间,长年居于闺阁,专心从事刺绣创作和研究,并利用“绣余清取”不断总结经验,有所领悟就用纸笔记录下来,“积久成篇献”。后来她将这些刺绣艺术理论整理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年)出版发行这就是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绣谱》。
在这部9000余字的刺绣专著中,丁佩首次提出了“齐、光、直、匀、薄、顺、密”七字诀,总结了中国刺绣的基本特点与创作规律,成为后人研究刺绣的理论基础。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择地。讲述一定要拥有闲、静、明、洁都具备的刺绣环境。第二部分,选择。讲述选定绣稿时要注意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传神,并避免失之巧庸和过于繁简。第三部分,取材。讲述丝线、绫缎、纱罗、绣针、剪刀、绷架等材料、工具的重要性。第四部分,辨色。讲述18种色彩的特点和用法。第五部分,程工。讲述刺绣工艺技法以及齐、光、直、匀、薄、顺、密等规格标准。第六部分,论品。讲述以文品之高下、画理之浅深来品评刺绣的能、巧、妙、神、逸5个等级,以及精工、富丽、清秀高超4个品格。
丁佩的《绣谱》议论极尽详细,条理清晰,总结了刺绣工艺的技法及其美学特点。对于当今的刺绣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首先,他对精修的作用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她曾在自序部分写道“工居四德之末,对棚的红之一技耳,古人未有谱之者,以其无足轻重也。然而闻离之间,森以箱淑性情者,莫善于此。以其能使好动者静,好言者默,因之戒情情、息纷织,一志凝神潜心玩理,固不特大而施之庙堂,小面饰之....”她也提到过刺绣“大而施之庙堂,小而饰之翠”,用途极为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其次,她所总结的刺绣工艺规律也属于刺绣工艺理论的重要成就。齐、光、直、匀、薄、顺、密,这七字总结了刺绣工艺的技艺特点:齐,要求“界限分明”,针脚齐,不允许有半点参差不齐之处;光,刺绣能够“绘光”,表现光彩。在丁佩看来,唯有刺绣才能最充分地表现花卉的神态和光彩、金鱼的眼泡,猫与虎的丝毛等。直,“亦宜直”“直始能正”“始能平”,而且“平如春水”;匀,“粗细适均,疏密相称;薄,将丝线劈成极细之丝,绣成后苑若“彩毫轻染,观之高出线索之上,扪之则复相平”;顺,就是刺绣时“即使遇有圆折之处,当以针脚之长短,由渐而近,自然成片,丝理转折极尽自然不可有突元之处:密,关键在于“细”,只有细,才能做到薄和密。假着丝线较粗,那么针与针相接的地方就无法融成一片。
丁佩曾在书中写道:“昔年春日,舟过梁溪,斜照满山,风光成彩。”回家后,马上用“退红绒(浅红劈绒)参以牙色(似浅朱而略带微红),绣成遥山一”,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连她自己也“顿觉耳目一新”,惊呼“此画家所未到也”。这一段充满抒情意味的描述,使丁佩对无锡情难自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反映出无锡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对艺术家的孕育作用。遗憾的是,丁佩的刺绣传世作品至今还没有发现。但是根据《绣谱》中对其自身绣作的分析,能够推测到她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实用绣,而是格调高雅的观赏绣。丁佩说:“刺绣以针代笔,以绢素为纸,以丝线为殊墨、铅黄”“取材极约,而用甚广”,同书画一样,刺绣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为“闺阁中之翰墨。”所以后人把这类出自闺阁中的观赏绣叫作闺阁绣。而闺阁绣在近代无锡刺绣艺术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