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它彻底打碎了清朝的统治秩序,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标志着中国走向近代化和现代化的道路1内容概述通过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阐述其对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2结论和建议突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指出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强调需要持续的努力来维护和推进这个伟大的变革提

(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单选题

1.据史料记载:到11月4日,“上海独立风声更紧,京官逃避天津日以千计”。有人在天津车站目睹,“适北京车到,车中填塞儿满,旗妇初易汉装者尤多……又有逃官多人,易其服色仓皇行走”。该史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

A.鸦片战争 B.国民革命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3.1894年,孙中山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列选项与孙中山无关的有()

A.《中华民国约法》 B.兴中会

C.同盟会 D.三民主义

4.上世纪30年代现代上海方言基本定型。当时四种语系对上海话影响最大:一是苏州语系,占75%;二是宁波系,占10%;三是粤系,占0.5%;四是江北话为代表的其他语系,占14.5%。这说明了上海()

A.经济辐射程度较为有限 B.社会管理存在较大压力

C.处于全国经济发展中心 D.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包容

5.1912年,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并颁布四项决议(如下表)。这表明()

(一)

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

(二)

新旧二历并存

(三)

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四)

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A.习俗变迁蕴含着民族主义思想 B.社会生活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C.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 D.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

6.1911年农历四月初十,大清帝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成立第二天,就发布了第一道政令,大意是:朝廷决定将干线铁路的修筑权全部收回,民营铁路公司只允许修筑支线铁路,之前已经批准民营的干线修筑计划全部取消。这一政令的发布直接引发了()

A.预备立宪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清王朝结束

7.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的这一反思()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 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8.孙中山曾说,“辛亥革命之胜利,报纸宣传占了九成功劳,武装起义的功劳有一成”。就连报界翘楚一戈公振也认为“武昌举义,全国景从,报纸鼓吹之功,不可没也”。这反映出当时()

A.报纸宣传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B.报纸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欢迎

C.革命派有效利用报纸开启民智 D.舆论斗争成为革命的主要形式

9.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中华民国建立后,社会舆论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邓练综合

10.自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对于官钱局和银元局派人经理并派兵进行守护。其藩库银两由都督亲自验明,一律搬到咨议局内,以备饷需。而富绅捐助也相当踊跃,例如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充当总文案,他捐了30万两。这反映出湖北军政府()

A.群众基础广泛 B.革命策略灵活 C.斗争对象明确 D.财政实力雄厚

11.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的批判:“条约之事终,而脔割之祸至,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

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

12.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渐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人接触。但总体上,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

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 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13.据下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形态整体特征表现为()

政治

动荡裂变的时局

共和制度的渐进

经济

夹缝中长出幼苗

民族工业的春天

思想

迷离彷徨的选择

博大宽容的气象

习俗

抱残守缺的遗风

移风易俗的时尚

A.锁国与开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