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名词解释 对贤良策.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

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

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

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

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由于只

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

可能。

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

产资料的垄断者。(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3)、氏族宗法制

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4)、社会分工的状况:

官与师尚未分离。

二:私学: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

学骤兴。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

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

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

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

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

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

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

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三: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

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

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

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

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

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

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

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

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8考研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的部分名词解

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望莘莘学子们都能凯旋而

归!

四:《大学》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

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

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

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

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

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

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

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

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

性。

五: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明明德”,就是发

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

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

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

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作为“大学之道”

的三纲领和作为“为学次第的”八条目,都着眼于人伦,以个人道德

和社会政治的实现为目的,而社会政治的实现也被看成是道德过程。

“三纲八目”层层推进,浑然一体,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六:《中庸》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主

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

学互为阐发。到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

注释,称为

文档评论(0)

LLFF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