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响。

#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典范〕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

例: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充气娃娃实验〕;三、自我控制度

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特点是“管得住,放得开”,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

;儿童心理学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开展

韩宏莉

;社会化;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有道德的人,遵守社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开展阶段说;〔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3~7岁〕。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那么的义务感。

其根本特征是:

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

二是对规那么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那么,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他律道德;〔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7~12岁〕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或道德主观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第一,儿童认识到规那么可以改变。

第二,判断行为时,既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那么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那么。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开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开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开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开展顺序。

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开展。;第二节儿童道德行为的开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老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通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的实验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乏。;AlbertBandura1925年生于加拿大,在美国的依阿华大学学习心理学。1953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教员。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为温和或认知的行为主义者。1974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奉献奖”。;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充气娃娃”实验;充气娃娃实验--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充气娃娃实验--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①攻击性:让4岁儿童观看打“充气娃娃”的电影,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有三种:;观察学习与刺激--反响不同之处

第一,刺激反响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去实践、去尝试;而观察学习,那么不要求学习者亲自去实践,只要求学习者去观察。

第二,刺激反响学习强调学习者直接接受强化;而观察学习不要求学习者接受直接强化,只需接受替代强化即可。

“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

;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化,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输入的信息是S和与其相对应的典范的R,S-R的结合作为信息被学习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典范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强化根底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典范〕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响,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故这种学习也可称为“无尝试学习”。;②亲社会行为

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帮助、合作和利他主义等〕,通过呈现适当的典范能够施加影响。

亲社会行为实验:先让一组7至11岁的儿童观看成人玩耍滚木球游戏模式,并将所得局部奖品捐赠给“贫苦儿童基金会”;然后让同样年龄的另一组儿童单独玩这种游戏。

结果发现,后一组儿童远远没有前一组儿童所做的捐献多。

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会一时奏效,但会有反复,只有典范的影响才更有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从观察到

文档评论(0)

展翅高飞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