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61.4-2018 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docx

DB11∕T 1461.4-2018 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CS65.020.30B44

备案号:607232018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46142018

2018-09-29发布2019-01-01实施

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LaboratoryanimalBreedingandgeneticcontrol

Part5:Experimentalmarmoset

目次

目次

前言 ii

i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繁育 1

5繁殖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封闭群实验用狨猴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方法 3

DB11/T1461.4—2018

I

II刖

II

刖言

DB11/T1461《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拟分为以下部分:一一第1部分:实验用猪;

一一第2部分:实验用牛;

一一第3部分:实验用羊;

一一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本部分为DB11/T1461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云波、刘先菊、向志光、滕永康

DB11/T1461.42018

繁殖种群breedingstock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用狨猴种群,种猴数量应不少于25对。3术语和定义

繁殖种群breedingstock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用狨猴种群,种猴数量应不少于25对。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923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实验用狨猴experiments丨marmoset

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狨猴。

1范围

实验动物繁育与遗传监测

第4部分:实验用狨猴

本部分规定了实验用狨猴的繁育与繁殖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本部分适用于实验用狨猴的繁育与遗传监测。

DB11/T1461.42018

4繁育

4.1原则

参考封闭群实验动物繁殖方法保持繁殖种群动物的遗传概貌和生理特征,避免近交系数随繁殖代数増加而过快上升。

4.2引种

作为繁殖用原种的实验用狨猴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

为保持繁殖种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参照GB14923规定,实验用狨猴最小引种群规模为25对无血缘关系(三代以内无共同祖先)动物。

1

5.2检测方法及实施5.2.1检测方法为保持封闭群动物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5繁殖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

5.2检测方法及实施

5.2.1检测方法

为保持封闭群动物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

5繁殖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

5.1遗传质量要求

DB11/T1461.42018

43繁殖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方法进行,具体检测方法见附录A。

实验用狨猴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资料,来源清楚,有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繁殖种群符合要求。

b)保种及生产的繁殖记录卡应清楚完整,繁殖方法科学合理。

5.2.3结果判定

群体内遗传变异采用平均杂合度指标或群体平衡状态方法进行评价。按附录A中A.6进行遗传判定。

5.2.4检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