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定向热解石墨研究层2oric.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高定向热解石墨研究石墨层间长程相互作用力2何长耕2015.9.13

背景没有可靠的,石墨层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提出前人工作计算DensityFunctionTheoryLocalDensityApproximationGeneralizedGradientApproximations实验(特殊形式,石墨表面能)碳纳米管石墨岛台阶石墨岛自回复

核心问题保证ab堆垛----多层自回复岛的锁死原子级光滑的完美表面----使用具有超润滑特性的自回复界面排除吸附影响----在真空箱中实验精准测量形貌----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形貌

主要工作石墨表面能的温度相关性实验假设:石墨岛在加热过程中导热良好,没有温度梯度方法:石墨岛置于加热板上,不断升温,重复同一组自恢复岛测试数据:测出多组数据,绘出表面能的温度相关性数据分析:在30-200摄氏度范围内表面能变化极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认为表面能不随温度变化WangWenetal.

主要工作石墨层间摩擦的尺度效应假设:推岛所需力为回复力和摩擦力的共同结果方法:制造一边长度固定(4um),另一边长可变的一组石墨岛,测摩擦数据:进行了多组实验后绘制相关性图分析:当滑动方向平行于4um一边时,摩擦力与另一边长度正相关结果:粗略分析表明摩擦力与垂直运动方向的接触长度正比

主要工作利用石墨岛研究石墨层间长程(100nm以内)相互作用假设:石墨悬臂梁的离面形变完全由长程相互作用决定方法:制造三层自回复石墨岛,保证原子级光滑表面和同一取向数据:原子力显微镜(AFM)的tapping模式扫描出精确外形分析:下一步结合有限元分析反推出石墨层间长程相互作用曲线结果:尚未完成,还需要有限元分析

核心结果石墨表面能在30-200摄氏度温度区间内可以看做没有变化粗略的结果表明微尺度下,矩形石墨块间的摩擦力与垂直运动方向的边长正相关石墨的三层自回复结构可以制造,并结合AFM结果,为反推石墨层间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讨论实验成功率极度依赖于石墨岛品质,因此可以想办法优化工艺完美的单晶悬臂梁结构可以用于其他研究,如共振实验测定薄层悬臂梁的刚度特性

未来计划完善有限元模拟工作争取测出薄层石墨刚度随着厚度变化关系,印证之前的计算结果

引用[1] J.-C.Charlier,X.Gonze,andJ.-P.Michenaud,Carbon32,289(1994).[2] H.Rydberg,M.Dion,N.Jacobson,E.Schr?der,P.Hyldgaard,S.Simak,D.Langreth,andB.Lundqvist,PhysicalReviewLetters91(2003).[3] M.HasegawaandK.Nishidate,PhysicalReviewB70(2004).[4] F.Ortmann,F.Bechstedt,andW.Schmidt,PhysicalReviewB73(2006).[5] E.Ziambaras,J.Kleis,E.Schr?der,andP.Hyldgaard,PhysicalReviewB76(2007).[6] M.Hasegawa,K.Nishidate,andH.Iyetomi,PhysicalReviewB76(2007).[7] L.Spanu,S.Sorella,andG.Galli,PhysicalReviewLetters103(2009).[8] D.Langrethetal.,JournalofPhysics:CondensedMatter21,084203(2009).[9] S.Lebègue,J.Harl,T.Gould,J.G.ángyán,G.Kresse,andJ.F.Dobson,PhysicalReviewLetters105(2010).[10] J.Bjo?rk,F.Hanke,C.-A.Palma,P.Samori,M.Cecchini,andM.Persson,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1,3407(2010).

致谢感谢郑泉水老师,徐芦平老师在科研过程中付出很多心血给我的悉心指导,以及何枫老师对大家项目的不断跟进和关心.感谢钱班工作组刘英依老师,梁园园老师和汤智丰实验员的热情协助.感谢项目组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和指点

文档评论(0)

158****9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