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出自《老子》的成语

祸福相依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大智若愚

虚怀若谷绝圣弃智自知之明功成不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1.《老子》一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又叫《道德经》、《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

2.“道”这个字,在仅仅只有5000字的《老子》全书出现了73次,可以说,“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由此形成的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处事、养生、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是贯穿全书的思想纽带。;思考:《老子四章》里的“道”体现了“道”的哪些方面?涉及哪些内涵呢?文章又是如何阐释“道”的呢?;;思考探究

老子对“有”“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呢?

一般人:“有”“实”

老子:“无”“空”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以经解经,梳理对待之理

《老子》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之内涵

天地万物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勾连现实

思考:把老子关于有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你能用“老子”的眼光去讲一讲我们现代生活中人们执着的“有”和忽视的“无”吗?;;思考探究

这章里的“道”指的是什么呢?老子还是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这次他又有了什么新发现?

追问1: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先看看老子认为哪些行为是违反“道”的?

“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追问2:为什么说这些行为是违反“道”的呢?

企者--踮脚行走,不是人的自然体态。

跨者--跨大步走,不是行走的自然姿态。

“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自然状态才是最适合的;“道”之内涵

自然状态才是最适合的

老子列举生活中违反“道”的现象,从反面指出违反常态,不遵循“道”,不会有好的结果。“道”很抽象,但这一章读起来,感觉到其实很具体,老子常常能超越思维定势,从容易忽略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并提炼出真知灼见,用生活现象来演绎抽象的哲理。老子的言说方式,让我们易于理解。;;思考探究

1.这一章中的“对待之理”和“道”又是什么呢?

“知人”“自知”

“胜人”“自胜”

在老子看来,“知人者”,是知人不知已,只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已,了解自我内心,反省自我,把握自我,体察生命的本质。当然要比“知人者”的境界高明。“胜人者”,凭借外在的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据除杂念。能把控自我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才称得上是强者。;思考探究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与上文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考自饶尚宽译注《老子》;思考探究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与上文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知足者富: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是富有。(区别于“知足常乐”)

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了,但所传承的道仍然存在。(区别于“发奋图强”);“道”之内涵

个人修养之道: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是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勾连现实

17岁的泳坛天才少女叶诗文在12年伦敦勇夺两块金牌,那是她的高光时刻,也同样是巨石投湖,扰乱了天才少女平静的心--伦敦奥运会之前叶诗文年纪小,体能好,有目标,是冲击别人的心态,每次都能实现反超但伦敦后,她的心有了负担,觉得自己已经是奥运冠军,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因此必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