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pdfVIP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已经成为

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人文课堂”“开放

课堂”“自主的课堂”已经形成。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有了

质的提高,老师们在上课时有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可是,透过成

绩的光环,当我们静下心来,真正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发

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有不少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一、把课堂当成讲堂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特别有些年龄稍大的老教师,传统

的教学理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

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这些老教师已经穿着这双传

统的“老鞋”走过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新的课程理念难以被他们所

理解和运用,他们即使穿着“新鞋”走的也是老路,课堂仍然是他们

讲授知识的讲堂。

二、忽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但是,许

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不是注重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

性”,就是注重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二者很难达到和谐统

一。

比如,有的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文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学完生字之后,老师就提问:“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

儿子?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很容易找

到答案:老爷爷看到的是第三个儿子,因为第三个儿子懂得为父母分

忧,孝顺父母。接着,老师又以一个问题“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对

待父母?”来结束这堂课的阅读教学。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把一

堂精彩的阅读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于文本中关于三个儿子的

动作描写以及三个妈妈的语言描写却完全置之不理,这就成了“种自

家的田,肥别人家的地”。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这篇

文章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

的所见所闻,他不同于一般的写景的文章,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而

是通过写景来向我们点明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境界。可是,有的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篇单纯写

景的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文中“花团锦簇、姹紫嫣

红、花的海洋…”等重点词语和句子来体会德国街头那“奇丽的景色”,

而对于德国作为一个“奇特的民族”的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精神境界却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条生命线。在阅读教学

中,我们只有两手共抓,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双赢,我们的语文课堂

才会有血有肉。

三、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文的

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的会运用。所以,受

这种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就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内容

上,严重忽略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其实,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才是语

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才是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雷雨》一文时,将让

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分别写了什么作为这堂阅读教

学的主要内容,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去体会课文中具体是怎样描写

的,没有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作者对天气变化生动、精彩的描写,也

没有去体会句子所描写的景象。一堂课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收

获了多少可想而知。再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

一课时,以“泉水在流入大海的过程中都流经哪儿”为线索,课堂紧

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整个课堂都是老师牵

着学生走,学生走马观花,只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

机会很少,教学活动缺乏语言实践与运用,整堂课都是老师串讲课文

内容,学生缺乏独特的语言的感受。

上面两个教学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了阅读

教学的重点,其实也就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学生来看,他们似乎

都了解了。如果学习一篇课文只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那语文教

学的学科价值又该如何去实现呢?通过“读说写”的训练,使学生正

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就是

语文学科的价值。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写了什么”,而

应该是“怎样写的”。

四、学习活动形式化

文档评论(0)

135****1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