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文字产生的讨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古文字产生的讨论

——图画、记号、符号,古文字的三个来源

靳维柏

2011-11-2217:02:02来源:《北方文物》(哈尔滨)1995年04期第19-22,97页

【作者简介】靳维柏黑龙江博物馆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的古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以及历史学、考古学、民

族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文明的起

源成为可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时代的开始亦即阶级社会的起源,而

当今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把文字的起源及成熟程度作为衡量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

主要标志之一,因而使学术界对文字起源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文字的起源

不能脱离对语言学的研究,本文仅就新石器时代的图画、记号、符号与中国古文

字起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语言学的相关问题作一讨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浩繁的文字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史料宝库,

因此,有人认为,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发现、西晋初年汲冢竹书的发现、

1899年敦煌文书的发现和同年安阳“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可以并称为中国

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把我国有文字的历史提早了几

百年,使商朝历史研究有了可信的史料。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按

照一般的想法,认为在甲骨文字出现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

很自然的。因此,人们自“殷墟”甲骨文字发现之后,一直期待着比它更早的文

字的发现。

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和辨识出许多刻划或绘制在陶器、

石器、骨片、龟甲上的“符号”,比较重要的发现地点有:陕西省的西安半坡、

临潼姜寨、郃阳莘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山东省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章

丘城子崖、青岛赵村等龙山文化遗址;浙江省的良渚,江苏省的吴县澄湖,上海

市的马桥、青浦崧泽等良渚文化遗址;甘肃省的半山、马厂,青海省的东都柳湾

等马家窑文化遗址等。对于这些“符号”,不少专家都认为是文字,于省吾先生

是最早提出这类“符号”具有文字性质的,他引证并考释了1960年在陵阳河发

现的一件陶尊上的“符号”,认为当时已有更早的简单独体字演化成的复体字,

是原始文字由发生而日趋发展的时期〔1〕。郭沫若先生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

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李学勤先生认为,这类“符号”中

的一部份,结构复杂,已经超出了刻划“符号”的可能范围〔2〕。唐兰先生将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称为“意符”文字,认为属于文字的范畴,又与真

正意义上的文字有所区别。另一种观点持否认的态度,如汪宁生先生认为,表音

的象形文字才算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以前出现的任何“符号”或图形,都只能算

原始记事的范畴,大汶口陶器上的四种图形,也还不能认为就是文字的开端,因

为材料太少,无从证明这四种图形是当时语言的符号〔3〕。他的这种观点,很

具有代表性。关于这类“符号”是否是文字的问题,在史学界、考古界已讨论多

年,肯定的意见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1993年初,国内各主要报刊相继报导了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山东省邹

平县苑城乡丁公村龙山文化城址中,发现一件刻字陶片的消息,使学术界为之一

振。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可是当详细材料刊出后,马上就觉得这片刻字陶片实

在可疑〔4〕。曹定云在《光明日报》1993年6月20日的《文物与考古》专版

上,发表了《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质疑》一文,提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三点疑问。

笔者认为,还有四点需要补充,一是刻在陶片上的11个“符号”中,除右数第

二行第一个字有些类似象形字外,其它10个字均无书写规律,右数第一行第三

个字倒类似现代英语的手写体,第一行第一个字、第三行前二个字以及最后两行

的四个字,不论横竖点折均是信手划来,运笔不到位,其中可以看出现代汉字的

气息,似乎又故意让现代人看不懂;二是假如龙山文化时期确有文字,也只能处

于幼年时期,文字是交际和记录语言的工具,越是早期文字,书写的方式也就越

规范,而这11个刻划“符号”中,除2~3个有一定的书写规律外,其余的可能

连刻划者自己都无法默记下来;三是早期文字还不是很普及的,还不是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只由特殊人群掌握和使用,使用文字也是一种庄

严和比较严肃的事情,不可能刻制在一块陶器碎片上,这从安阳殷墟及其它甲骨

文、金文的发现中可以得到证明;四是从世界范围内文字形成的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