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专题10 同步讲义:《短歌行》新课预习(教师版).pdfVIP

新高一语文专题10 同步讲义:《短歌行》新课预习(教师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新高一语文专题10《短歌行》同步讲义《短歌行》新课预习教师版内容1接受全诗,了解诗意,明确情感和主旨2学会鉴赏诗歌艺术特色,捕捉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手法3结合作者生平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总结本文通过梳理新高一语文专题10《短歌行》的全文,深入分析了该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以及历史背景通过对全诗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力量同时,我们还强调了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中

专题10《短歌行》同步教学讲义

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法。

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一、文学常识

1.诗人简介

曹操,字孟德,他不仅是东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的领袖和重要诗人。曹操自

幼胸怀大志,年二十从政,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后参与讨伐董卓,并击败雄霸北方的袁绍,自任大将

军、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奖掖、重用文学之士,本人

也精通音律,雅爱诗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诗内容丰富,气魄雄伟,风格苍

凉,如揭露军阀混战及其所造成的深重灾难的《蒿里行》、写远征军士征战之苦和思乡之痛的《却东门行》、

写他政治理想的《对酒》、抒发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短歌行》。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

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其散文善于以质朴简约的语

言直抒胸臆,文风清峻通脱、豪迈雄健,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汉魏之际诗

坛上“各领风骚”,成为领导一代风气的卓越诗人,合称“三曹”。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

带来的灾难。肠。”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短歌行》。

2.“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的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

代表。他们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

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

骨”这一优良传统。

3.歌行体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

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亦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古诗、古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字数、句数不拘,不要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是古代的“自

风)由诗”,一般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体。如:《诗经》、《离骚》等

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且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

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言、七言)

近体诗(格律诗)

王昌龄:七绝圣手

律诗:杜甫《登高》七律

4.写作背景

曹操生活的时代,社会动乱,长期战争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诗人们饱经忧患,

深感目睹,不吐不快,他们注重描写黑暗现实,表达人民的疾苦和呼唤,吟咏悲凉的人生。曹操自幼胸怀大志,

为实现一统天下的雄伟抱负,他自强不息、求贤若渴,将这种感情贯注诗中,或借古讽今,或托物起兴,使诗

歌风格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二、文本解读

(一)阅读技巧: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