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十年内战时期新闻事业(1927-1936).pptVIP

第八章_十年内战时期新闻事业(1927-1936).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1932年12月初,设在大陆商场(今南京东路)三楼的《申报流通图馆》正式对外服务。这个图书馆免费为下层店员、工友、学徒服务。它藏书仅1.2万册,但二年的周转量达19万册,为藏书的15倍多。图书馆还设立了“读书指导部”,为读者指导读书内容和方法,同时在《申报》上设了“读书问答”专栏。此项工作由李公朴等人负责。(4)1933年1-3月,《申报》还创办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吸收一批文化低的在业青年或失业青年进校学习。《申报》文化事业的意义:依靠报纸办起文化事业,通过文化事业又提高报纸声誉,这在报业管理上实是一个创造。参与办《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的钱伯涵、孙恩霖当时就指出:“近代报纸的职责,不仅在向大众供给消息而已,对于社会上还要做一种服务工作。这种社会服务工作,一方面在显扬报纸的特色,一方面也替报纸本身做宣传;因之这发扬报纸特征的社会服务工作,实际上便是增进销路的一种方法。”另外还指出的是,“九一八”以后兴办服务事业是一股进步的潮流。许多爱国人士认为中国受外国侵略者欺侮,是社会落后、国力衰弱所致,因此要“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邹韬奋办的《生活》周刊这样做了,《申报》也适应了这一潮流。6.史量才遇害正当《申报》的事业发展进入鼎盛的时候,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遭暗杀。(1)一个原因是,“九一八”以后,《申报》政治上的进步以及改革的成功,在上海舆论界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在堪称新闻中心的上海,执政的国民党的力量竟然不占优势,而民营的《申报》却严重影响舆论,这对于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来说是不能容忍的。(2)更重要的原因是,史量才已成为国民党难以驾驭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申报》的成功,使史量才成了新闻界的巨擘,与人合办中南银行的成功,又使他成了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他身上体现着舆论力量与金融实力的结合。国民党要处理上海地方事务,几乎不能忽视史量才的意见。史遇害后,其子史咏赓掌管《申报》,《申报》又开始“老沉持重”起来,改革的成果不复存在,《自由谈》也于1935年停刊。阅读文章:曾宪明:《〈申报〉、〈大公报〉1925-1935十年间广告手法评析》,《人大复印》,1994.3马荫良:《报纸革新要抓“头”和“尾”——回忆一九三一年〈申报〉的改革》,《新闻记者》,1987.1《人大复印》,1987.2康咏秋:《〈申报〉副刊〈自由谈〉的革新——〈黎烈文评传〉之四》,《人大复印》,1985.1四、《新闻报》的股权转让风波1、转股前的《新闻报》从1924年至1929年,《新闻报》逐渐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汪汉溪去世时,《新闻报》已还清了历年所有债务,有了一份相当雄厚的资产。当年报纸销数已超过8万份。汪伯奇、汪仲韦兄弟从其父手中接过《新闻报》后,几年中又连续采取几项重大措施,使报馆的事业大大向前推进。汪氏兄弟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外语,对报业的发展比汪汉溪更具远见。(1)首先,更新了设备,运用先进的印刷机器使《新闻报》具有了现代化报纸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大增强了《新闻报》同其他报纸的竞争能力。(2)设备更新后,《新闻报》适应营业发展需要,从1926年兴建报馆,1928年,一座气宇雄伟的四层大楼在汉口路上落成,与《申报》馆的大楼遥遥相对。这一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新闻报》已成为旧中国不多见的经济独立的现代化大报。这一年底至1929年初,《新闻报》的日销数越过15万大关,居全国日报之首。2.福开森秘密转股福开森出于对中国人民革命的敌视,对中国“南方革命”疑虑重重,而且1927年后,国民党经常检查新闻机构,对租界内的新闻机构不能检查,就“停邮”。这对福开森刺激很大。《新闻报》的订户外地不少,一旦停邮,损失极大。而一般外国人在华经营企业,一般不期望万世兴隆,往往见好就收,因此,福开森连《新闻报》现有资产都来不及请专家详细估值,背着汪氏兄弟及公司员工,寻找买主转让他的股权。史量才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与福开森洽谈,购得65%股份3.股权风波根据让股草约,史量才掌握65%的股权,就有权控制《新闻报》。1929年1月中旬,史量才委派董显光为《新闻报》新任监督,前去接收馆务,引起了一场股权风波。董显光到报馆的当天晚上,《新闻报》举行全馆职工大会,决定抵制董显光,发动收回股权运动,争取社会舆论支持。1月13日,《新闻报》在第一版广告中登出《本馆同人紧急宣言》。大意是:“本报舆论纯正,代表民意,为全国销数最大之报纸,素为民众所信仰。对于收回外股,素所主张。惟以旧股东美国人福开森,对于言论上向来尚无干涉行为,而馆务全由华人主持,亦暂相安……”而福开森秘密转股,“惟此种出卖情形实有把持

文档评论(0)

趁早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