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激光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激光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名称研制成功时间研制人

He-Ne激光器1963年7月邓锡铭等

掺钕玻璃激光器1963年6月干福熹等

GaAs同质结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12月王守武等

脉冲Ar+激光器1964年10月万重怡等

CO2分子激光器1965年9月王润文等

CH3I化学激光器1966年3月邓锡铭等

YAG激光器1966年7月屈乾华等

可以说,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

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赶上世

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

尤其是能够把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激光器件,主要

得力于光机所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方面积累的综

合能力和坚实基础。一项新技术的开发,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是很难

形成气候的。

激光科技事业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领导和科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提出建立专业激光研究所的设想,很快

得到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的批准。主管科技的聂荣臻副总理还特别批

示:研究所要建在上海,上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有利于发展这一新

技术。1964年,我国第一所,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激光技术的专业

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

所”)成立。当年12月在上海召开全国激光会议,张劲夫、严济慈出

席并主持会议,140位代表提交了103篇学术报告。1964年启动的

“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1965年开始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统

和核聚变研究,以及1966年制定的研制15种军用激光整机等重点项

目,由于技术上的综合性和高难度,有力地牵引和带动了激光技术各

方面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激光科技事业,虽然也遭遇了“文革”十

年浩劫,但借助于重点项目的支撑,仍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取得可贵

的进展。

1、“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

1964年启动,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根本性技术障碍,于

1976年下马。这一项目对发展高能激光技术有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它使我国激光技术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1)建

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

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2)实现了

系统技术集成,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

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

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3)第一次揭示了强光对激光系统本身的

光损伤现象和机制。(4)第一次深入和理解激光光束质量的重要性

和物理内涵,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光束质量的创新性技术,如万焦耳级

非稳腔激光器、片状激光器、振荡—扫瞄放大式激光系统、尖劈法光

束质量诊断等。(5)激光元器件和支撑技术有了突破性提高,如低吸

收高均匀性钕玻璃熔炼工艺、高能脉冲氙气、高强度介质膜、大口径

(1.2米)光学精密加工等。(6)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队伍。

2、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

1964年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聚变倡议,1965年立项开始研究。

经几年努力,建成了输出功率10(上标10)瓦的纳秒级激光装置,并

于1973年5月首次在低温固氘靶、常温氘化锂靶和氘化聚乙烯上打出

中子。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程片状放大器,把激光输出功率

提高了10倍,中子产额增加了一个量级。在国际上向心压缩原理解密

后,积极跟踪并于1976年研制成六束激光系统,对充气玻壳靶照射,

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

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军用激光研究

1966年12月,国防科委主持召开了军用激光规划会,48个单位

130余人参加,会议制定了包括含15种激光整机、9种支撑配套技术

的发展规划。虽未正式批准生效,但仍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此后的

几年内,这一领域涌现了一批重要成果。例如:(1)靶场激光距技术

初试成功:采用重复频率为20赫兹的YAG调Q激光器,测距精度优

于2米,最远测量距离达660公里,加在经纬仪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