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共2课时).pptxVIP

第6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共2课时).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课《老子》四章五石之瓠

课时安排课时一:识文会意,走近老庄思想课时二:解道家辩证思想,赏老庄文学艺术

识文会意,走近老庄思想

知识铺垫

知识铺垫

知识铺垫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概括内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

概括内容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讽惠子固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情景默写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解道家辩证思想,赏老庄文学艺术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

传承文化

传承文化事例:①不为五斗米折腰。——像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执着于看得到的功用和物质,而是执着于精神的富足。②躬耕田园。——以自然为本。诗文: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万物顺应自然”的继承)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大辩不言”“大音希声”的继承)

传承文化诗文: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庄子鄙视功名利禄一脉相承)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实为儒道之争)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小”“大”之用)艺术:李白对庄子的浪漫主义手法多有继承。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来自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很多诗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奇幻,手法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都承袭自庄子的这种笔法。

传承文化①散文《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变”和“不变”的辩证中,看淡得失、有无的乐观主义色彩)②诗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传承文化(观点一)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亚当·斯密曾说过:“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发展。”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和谐,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动荡。区分竞争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以此为标准,儒家先贤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区别于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我们应提倡“君子之争”,拒绝“小人之争”。

传承文化(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混乱。战争是这样,经济发展是这样,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人类进行太空竞赛,导致太空垃圾“乌云密布”;而人类的物质占有竞赛,已使地球不堪重负……我们回过头来,再听听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人们要在规范的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

传承文化(观点三)“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必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于“德”字。

儒道之道①儒家的“道”,其涵义多指封建时代儒家所推崇的一种美好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是一个偏重于政治学、伦理学(道德)的概念。

儒道之道②道家的“道”,其涵义多指向宇宙本源、自然规律,以及掌握这一本源及规律所达到的境界,是一个哲学性(或倾向于哲学解说的)概念。

第6课《老子》四章五石之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