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之家》2015年第07(下)期总第206期

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曹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风筝起源于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民俗文

化对风筝有很大影响。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个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

都不是孤立的,和很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很深。,

【关键词】风筝艺术;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一o125(2o15)o7—0288—01

一、中国风筝艺术结合本身就已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健

风筝起源于中国,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

为“纸鸢”,因此又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最早出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

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这两个方面。“敬之如神”的

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竹,如鸣意思就是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所以风筝顺利放飞而

筝,故名风筝。”而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不断线就是吉兆。而“嫉之如仇”,就是把风筝看作不祥的

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东西。既然认为风筝是不祥之物,那么放风筝就是“放郁”、

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总之风筝被视作

民间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一切不好的东西。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

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民间生活,它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

产物。放走。

二、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三)风筝与民间神话民俗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民间艺术来源于民俗文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神话

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

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之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等。这些风筝

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动物崇图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

信仰有联系的神话,还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风筝

拜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一)风筝与岁时节令民俗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

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风筝有它独特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

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它在增加风

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筝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一层奇幻色彩,一

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只只风筝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

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朝诗人罗隐在《寒话故事。

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三、总结

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由此可见,在清明时节风筝和民间审美、民间节Et、民间信仰共存共生,还与

放风筝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