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知识梳理型课件1.pptVIP

《宋明理学》知识梳理型课件1.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基本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发展要求】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儒学的兴起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开创沉重打击成为正统地位强化宋明新发展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汉武帝一、宋明理学创立的背景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冲击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三教图儒学吸收佛、道有效成分,更具理性化、思辨化(1)韩愈:“道统”思想(2)李翱:“性命之源“(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二程”(程颢、程颐)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程颢程颐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程颢“理”或“天理”的含义“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的普遍法则。它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二程认为万物皆出于“天理”,即天理是世界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存在、无所不包的,先有“理”,然后产生万物,同时统辖万物。在天理的基础之上,号召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二程”(程颢、程颐)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即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仁”是天理的核心,是修养的最高境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孔颜之乐”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三、理学的成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朱熹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论①理是根本②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③万物之理归为一①“小学”和“大学”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仁”和“仁者”即爱心和责任①“道”的价值内涵?如何“得道”?②儒家掌握“道”,有干政的天然权力③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理学的成熟: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学生问:“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朱熹答:“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学生问:“理在先,气在后?”朱熹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朱熹《朱子语类》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朱文公文集》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朱熹《童蒙须知》④“存天理,灭人欲”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朱子语类》“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四、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开创者⑴本心即天理⑵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人生直接体悟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⑴天理即本心即良知⑵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⑶强调“知行合一”鹅湖之会:淳熙三年(1176),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朱熹把伦理纲常说成是客观存在的天理,而陆九渊则把伦理纲常说成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朱熹认为道德修养要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包括读“圣贤”的书;陆九渊认为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