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7页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理论的起点,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学生将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打下基础。教材内容涵盖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特性、区别与联系,以及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微观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随后,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构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模型。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

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手持一瓶香水,轻轻喷洒在教室的一角,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闻到了什么味道吗?为什么我能在这里喷洒香水,而你们坐在教室的另一边也能立刻闻到香味呢?”这样的引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物质是如何传递其特性的,从而自然过渡到分子概念的引入。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实验中的变化

一、分子的存在与特性

实验演示:教师准备两个烧杯,一个装有蒸馏水,另一个装有品红溶液。然后,将少量品红溶液倒入蒸馏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随着品红溶液的扩散,整杯水逐渐变成红色。教师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够在水中扩散?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分子是真实存在且不断运动的结论。

理论讲解:结合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很小(可以通过一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数量来形象化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可用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辅助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已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展示)。

二、原子的概念与分子原子的关系

过渡:教师提问:“既然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出原子的概念。

讲解原子:介绍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单位。强调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而原子则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图表或动画展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如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等)和联系(如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深化理解(约20分钟)

三、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气体扩散实验”,如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观察扩散现象,或利用不同气味的气体(如醋、香水)进行扩散对比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分子的运动性和分子的基本性质。

讨论交流:实验后,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支持分子理论。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四、生活实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生活实例,如湿衣服晾干、糖块放入水中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分子知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典型实例,让学生扮演分子或原子进行情景模拟,通过生动的表演加深对分子原子行为的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法提升

总结提升(约10分钟)

知识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分子的存在与特性、原子的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或板书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升华

教师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化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同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其他分子运动现象,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课堂讨论与总结,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七、教学反思

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旨在总结成功经验,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进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