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开展观

一、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2、在脑研究的历史回忆中,介绍了人们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认识的6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相关理论〔自然哲学理论;脑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化学通路学说;当代神经科学理论〕。在认知神经科学的论述中主要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物力符号论、神经计算原理、模块论、生态现实论;针对人类被试的无创伤脑功能成像、有创伤动物实验〕,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计算神经科学〕第二节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根底知识1、区别精神病与神经病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一般精神病可以分为躯体器质性精神病、心因性精神病和机能性精神病三类。神经病更多指的是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例如,在医院里面就有神经内科,治疗的就是神经病。这些病症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颅骨损伤、脑炎、脑膜炎等。2、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与根本功能〔一〕神经组织〔课本p10划线局部〕〔二〕神经系统〔课本p12划线局部〕〔三〕脑结构与功能颅腔里的脑可以分为大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小脑。1、大脑;2、间脑;3、脑干;4、小脑〔课本p16〕2、神经生理学根底知识

〔一〕整体水平的神经生理学概念

〔选择〕经典神经生理学通过实验证明,脑活动是反射性的,每种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称为该反射的反射弧。是由传入、传出和中枢3个局部组成。反射可以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获得,同一种属的生来都具有〕和后天习得的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根底上形成的暂时连接。例如,吮吸反射引发而来的由于喂奶姿势带来的反射。但是,不管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是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交替。神经系统的兴奋能够让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任务上并完成任务。而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那么是保护神经系统免受伤害或者更好的完成当前任务的重要方式〔只有对某些事件进行抑制才能将更多的注意资源集中在正在进行的任务上,从而更好的完成任务〕。神经抑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条件抑制,一种是条件抑制。其中无条件抑制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是被动的,主要产生于大脑皮层的低级中枢。而条件抑制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是主动的,主要产生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无条件抑制可以分为超限抑制和外抑制。前者是任一刺激强度过大,不但不会引起兴奋过程,反而会引起抑制〔有效保护神经系统〕。后者是个体正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周围出现一些突发情景总会让个体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就是外抑制过程。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

条件抑制可以分为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和狭义的条件抑制〔条件反射形成后,另一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往往会使原来的条件刺激物也失去信号意义,这种现象就是狭义的条件抑制〕。

脑电图〔EEG〕: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EEG多以8-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故将其称为根本节律或α波;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刺激或内心冲动起来,那么EEG的α波就会立即消失,为14-30次/秒的快波〔β波〕所取代;逐渐睡着了,就会发现EEG的α波为4-7次/秒的θ波,甚至0.5-3.5次/秒的δ〔德尔塔〕波所取代。〔二〕细胞神经生理学的根本概念如果我们运用微电极技术对细胞的电活动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学根底。这一层次的研究就是细胞神经生理学的根本内容。资料说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过程,确实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频率的加快或减慢。兴奋过程伴随着加快,抑制过程伴随着减慢。但是不管频率的加快还是减慢,每个脉冲的振幅不变,这就是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编码的。

〔名词解释〕“全或无”规那么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响;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管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与上述规律相对应的是级量反响。这类反响并不遵循着“全或无”的规律。而是其电位的振幅随着阈上刺激强度增大而变高,但是反响的频率却不发生变化。所以在这类反响中,其电位的幅值会随着刺激的增强而增高,然后然后再缓慢下降,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几十毫秒。而且这一过程并不向周围迅速传递,而是只局限在突触后膜不超过1平方微米的小点上。虽然如此,但它能够与邻近突触后膜同时或间隔几毫秒相继出现的突触后电位总和起来,如果这个总和超过了神经元发放的阈值,这时候就会导致整个神经元细胞全部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产生一个70-110毫伏的短脉冲〔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一脉冲通过轴突传递到末梢的突触,然后通过化学传递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从而实现信息的不断传递。物质根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

文档评论(0)

寒傲似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110401000002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