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44页

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属于自然科学。化学常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有着独特的魅力。

序号

装置

现象

结论

实验1

甲溶液变成红色

酚酞溶液能和浓氨水发生反应

实验2

过一会儿,烧杯B中溶液变成红色

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停地运动,进入甲溶液,使溶液变红

二历史悠久的化学

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

2.近代化学发展阶段:

(1)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其著作《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的本性。

(2)1775年前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3)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提出(元)周期律。

(6)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1.化学促进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

2.化学促进能源开发利用。

3.化学为环境保护开辟新路径。

4.化学加快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5.用化学方法进行新材料研制。

6.化学促进医学发展。

第2节化学研究什么

第1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活动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

白色、固体,多呈圆柱状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石蜡慢慢熔化,火焰分三层,

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

变化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迅速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

发生的现象

玻璃管管口有白烟产生

吹灭蜡烛

有白烟冒出

点燃白烟

白烟燃烧(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1)物理变化:像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只发生了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生)的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像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举例

铁丝弯曲、矿石粉碎、雪融化、酒精挥发

木条燃烧、铁矿石炼成钢铁、铁生锈、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

定义和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唯一的判断依据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形状改变、状态变化

有此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有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能量。而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

3.化(帮)我们认识物质性质——加热碳酸氢铵

(1)实验现象:固体(末)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3)碳酸氢铵的保存:密封放置于阴凉处。

第2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

1.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发现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可能含有(同)素,例如:加热葡萄糖、砂糖、(粉)实验。

(1)实验现象:有黑色固体生成。

(2)实验结论: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

2.少数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多数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

3.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例如:点石不能成金的道理就在于石头中不含金元素。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用途

1.因为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