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古诗词考点整理汇总表格型+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课内外古诗词考点整理汇总表格型+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考点整理汇总表格型

课内古代诗歌四首

统领全篇,体现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1.观沧海

统领全篇,体现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动静结合,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两个“若”字,虚实结合,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宏观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两个“若”字,虚实结合,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宏观气象。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一)作家作品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二)写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统一了北方。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交代观海地点(三)结构梳理

交代观海地点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大海宏伟渴望统一

借景抒情

大海宏伟

渴望统一

建功立业

雄心壮志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实写)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实写)

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虚写)

合乐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合乐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渴望统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暗喻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暗喻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

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完杜鹃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王昌龄),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是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远行的同情惋惜与劝勉宽慰。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是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远行的同情惋惜与劝勉宽慰。

(一)作家作品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年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三)结构梳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二句暮春景物友人远谪关切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四句奇特想象寄情明月劝勉宽慰

(四)主题思想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以及对诗友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对偶,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对偶,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唐】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