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1.夏商西周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产生

(1)德治: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敬天保民

敬天保民是商周之际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西周初期的治国方针,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提供了合理的解释。;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1)背景: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2)体现:儒家与法家之争;(3)评价

①儒家主张通过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4)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封建国家。;思维点拨;;提示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经济上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私田制转化,新兴地主阶级产生;政治上宗法分封制度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阶级、阶层的思想家纷纷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自己的治国方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代表保守的旧贵族势力,主张“礼治”,严格上下尊卑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力倡“法治”,主张社会变革。春秋战国之际,双方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法家要变法,抨击儒家保守的礼治思想;儒家要复古,批驳法家的法治主张。先秦“礼法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先秦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异同点

(1)相同点;(2)不同点;;2.[教材知识改编]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最早的成文法。这一做法

A.符合社会变革的需求

B.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适应激烈的兼并战争

D.表明早期国家已有法律;这一做法是指子产“铸刑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发生剧烈变革,郑国子产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将刑法公开,其做法一定程度避免了贵族随意处置百姓,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适应争霸的局势,符合社会变革的需求,A项正确。;;一、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

(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思维点拨;2.魏晋;律令儒家化

律令儒家化是指在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战国、秦朝法律制度基础上,逐步吸收儒家思想并最终成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法律制度的历史过程。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是“礼制”与“刑律”的互动过程。;汉武帝之后,法律与儒学结合为什么会越来越紧密?;3.唐朝

(1)法治:《唐律疏议》;(2)礼治;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国法律的总称。它的特点是突出成文法典,强调礼法结合,重视家族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二、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演变;2.基层教化

(1)理学兴起;(2)乡约教化;阅读教材第三目“学思之窗”,想一想,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提示特点:强调“以经注律”;继承与发展前代法律;不同阶段特色鲜明。原因:小农经济的影响;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的作用;法学家的努力。;史料从南宋至明清,乡约制度是县级以下在村落推行的一套地方自治机构①,它的地位正可与王安石的保甲制相当。保甲制是上级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苦难的局面向下推行的一套施政机构,“编户口、练民兵”是它的主要功能。可是乡约制度的作用并不在此,它是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吕和叔先生所说的:“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他给乡约厘定的四大条款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大条款就描写了乡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它是绅士以领导者的身份②,作为教育与组织人民的工具,冀以形成为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成为一个自动奉公守法、知礼习义的单位③,也就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团体。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

读史①性质;②主导者;③功能。;提示特点:具有地方自治的性质;由乡绅或宗族主导;重视发挥其社会教化的功能。背景:地方宗族势力的强大;程朱理学的发展。;1.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三个阶段;深化拓展;2.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